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1 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而我又是多么期待做一个既轻松又幸福的班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做一个会偷懒班主任读后感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而我又是多么期待做一个既轻松又幸福的班主任,正像有人因为想偷懒而发明傻瓜照相机、自动洗衣机一样,想偷一下懒就一定要想些有用的方法来管理班级,而这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甚至更好的效果,自然就可以轻松而幸福的当班主任了。当我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一书时,真如饥饿的人遇到了“面包”,我如饥似渴地啃食起来,真希望这本书能成就我当“懒班主任”的梦想。
“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并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开篇的这段话,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大包大揽,累着,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也常听老师们念叨,某某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师在与不在教室,孩子们都一个样,有时老师不在,孩子们上自习,那叫一个静。细想想,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有方法。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我也意识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更须如此,养成一个好习惯,是终生受用的。学习再优秀,如果没有学会做人,恐怕对人、对己,甚至对社会都是没有益处的。“我还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参考、一个路标……”作为老师的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对我们的教育是大有益处的。
无论是谁,无论面对谁,如果发现错了,如果感觉不对了,“勇敢、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是对人、对己负责,会少走许多弯路,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在学校里官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既要管学生,又要应对家长;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关心学生在家表现;除了班级纪律管理、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还要抓学生各学科成绩……真所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身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感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利用假期给自己充充电,向名师学习。
李镇西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集萃。在阅读的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本书共有五辑,我最喜欢也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李老师提出要*班主任,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他认为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事无巨细,很多事情总是不放心孩子们去做。当然,李老师面对得是初高中学生,而我面对得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孩子年龄较小,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可以慢慢放手。
李老师还提出,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在新接手一个班,为了引导学生的集体意识,李老师会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一、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好、最优秀的班集体?
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客服自身的缺点?
三、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订一些规章制度?通过这三个问题,班规已不再是班主任强加“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要求。这样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做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对自己的约束”。
接着,李老师又会问如下问题:
一、以后班级里出现违纪现象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
二、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李老师希望借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要制订的班规,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的艺术和理想境界:“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学生不感觉到他事无巨细都在管束着他们和形成主义的监督他们,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
反观我们*时的教育教学,我们总是苦口婆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对学生们说教,总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被动地听,而这样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为主导作用,然后,看了李老师的书学习了他的教育智慧,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深入体会“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内在含义,突然茅塞顿开,也真实理解了*班主任的意义。
读了李老师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拥有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做朋友,还要拥有教育的智慧,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自律、自理、自治的能力,我愿试着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第一次读郑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时,其实是“偷懒”二字吸引我的。这个假期再打开这本书,仍被书中处处洋溢着的智慧吸引,让我再一次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俗话说:“懒娘养出个勤闺女”。所以我们班主任就要学着做个懒娘,当个有智慧的懒班主任,能培养出一些勤学生来,一方面减轻自己的负担,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把班级教给学生了,班主任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教研工作,为此我有以下思考:
1、学着懒惰点,让学生变勤劳。
这个懒惰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统筹全局,事事能想到看到却不马上就替代学生做,而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学着处理班级的一些事务。像在以前我总是事事包揽,总是担心学生干不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最后自己累的不行,可学生一点也不领情,他感受不到老师的辛苦,现在我开始培养,给他们合理的分工和适当的权力,让他们来管理班级,进行考核,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责任感也增强了。
2、学着糊涂点,让学生变自信。
难得糊涂,有时变得糊涂也是一种学问,当班级遇到一些问题时,班主任不要自己急着说出解决办法,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出谋划策找出解决的办法。像班级要制定班规,就让学生献策,我问他们:“你想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啊?”大家都会认真思考,参与其中,大家举手表决,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定下。让每个人都有一种班级主人翁意识,不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孩子的办法好,大家举手表决赞成就多表扬和鼓励,给孩子树立信心,这样他们才热心于班级的工作,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大家庭里的一员。
3、学着悠闲点,让学生变自理。
让我们的学生干每一件事都要搞清是我为什么干,我应不应该干,我怎么干,*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解决怎么干时,要解决我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重点干什么,干事的难点在哪里,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很多学生间的事情,老师不要上来就是一通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学着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着处理各种事情,班主任有时“悠闲”,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为了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创造锻炼的机会。
做个“懒惰”的班主任并不是真的“懒惰”和“放散羊”,而是“以退为进”和功夫用在背后。“懒”有懒的境界,“懒”有懒的招数,“懒”有懒的秘诀。教师的科学偷懒,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一定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把自己从繁累的工作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