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集)
    • 发布时间:2023-07-26 17:10:06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

      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讨论问题:秦孝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进步:

      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

      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2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3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六、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4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

      【找一找】

      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

      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__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__,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相关热词搜索: 图版 合集 七年级上册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合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中国历史地图册
    • 上一篇:2023年道路交通安全领导讲话稿合集
    • 下一篇:2023年开学第一课班会活动授课记录(7篇)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支委会会议记录2022年10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