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4年研讨发言:传承良好家风(完整文档)
    • 发布时间:2024-01-14 15:40:03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研讨发言:传承良好家风(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研讨发言:传承良好家风(完整文档)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的家风,也简称门风,是一个宗族或家庭里的行为准则,体现在前辈们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上。其文化内涵是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树立爱国为民好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好作风,延伸良好家风。这家风说白了,重点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有很好的教养,因为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所以要重视家族美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家风,就要用高尚的思想,健康的內容,永久的激情,持久的恒心和得当的教育方法,体现一代代传承不息的精神坚守。也就是不断通过努力,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正能量。

      这“家风”两个字听起来很平常,细细深思很有文化含量。不仅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美德传承,而且是世世代代家庭行为准则的延续。当人们走在人生马拉松跑道上时,很多事要做,日出日作,日落日息。尽管生活工作多是重复,还得不断努力,才能走出头。人们常说,人类后浪催前浪,地球一堆土我来你去轮着走,人们来来去去,维系着人类的存在。然而,对于家风的树立和传承,永远不可忽略的大事。作为家长对树立家风,发扬广大家风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也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家风,这样才有柳暗花明。

      家风也有好坏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家族或家庭,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扭曲的义利观在作怪,家风在家庭中发生了“变异”。他们把“升官发财”、“荣宗耀祖”、“显亲扬名”、“作威作福”等当成了家训,又作为家风传播,以致给后代埋下了罪恶的种子。如历朝历代出现的贪脏枉‘法,唯利是图,行凶作恶的违法犯罪的案例,多之又多。这些危害社会的犯罪事实,无不与其家教家风不端密切相关。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好家风犹如好种子,有好种子才能育出好苗子,有好苗子哺以阳光雨露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反之,如果家教走了弯路,家风发生“病变”,很可能给整个社会与家庭酿成悲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有些家长只主重给孩子灌输文化和识,忽视了孩子的修身养性教育,只注重有形的考核指标,不看重无形的心灵塑造。这样有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就出现了箭走偏锋,有的孩子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犯法律。所以说,抛弃坏家风,弘扬好家风,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土下而求索”。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发扬广大优秀的传统家风,努力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可知,家风在一定意义上也关乎到党风、国风、政风、社风、民风的好坏。好家风汇聚的是社会好风气,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在大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果全社会每一个家庭都能传承良好的家风,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会得到遏制。全社会就会形成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的良好风气。

      传承良好家风,家人的言传身教举足轻重。言传,就是用语言说教开导,从孩子咿呀学语起,就应该坚持说真话不说假话,说实话不说空话,说文明的话,不说脏话...为后辈树立起忠实守信,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团结友爱的标杆。身教更为重要,是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家风。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孩子最好的表率。从古到今那些有文化有家训的家族和家庭,特别那些有文化的大户人家和有识之士,对孩子的教育,始终是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人才辈出,如日中天,被世人羡慕和钦佩。

      例如我在某报刊上看到《一代钱王家训传承千余载》的一篇文章,内容说的是:“两弹一星”钱学森的家族之父钱镠是五代十国时的吴王,他生平留下来的“钱氏家训”和”钱王遗训”,这两条训诫广泛地影响着他数以万计的后人。这家训延续到现在己经一千多年了,由于特别重视教育,先后人才辈出。就现代而言,大陆有“三钱”,即中国“两弹一星”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还有国学大师钱穆,学贯中西的钱钟书,用罗马字母标注汉语拼音的钱玄等等。在台湾也有“三钱”,即钱思亮、钱煦、钱复父子。在世界各国有院士级别的名人就一百多人,家族的美名世代相传,有口皆碑。

      又如人们所熟悉的王羲之家世,由于重视家风传承和教育,朝朝代代,人才济济,令人赞叹不已。在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到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间,由于家风正,先后培养出了三十五个宰相,三十六个皇后和一百三十六个文人名士。”随着一代又一代家风的传承教育,自然形成了完善的宗族教育体系。就王羲之的儿子一代,由于按照先祖家规家训经过严格要求和教育后,五个儿子不仅有志向,有作为,人品好,而且知识渊博,其书法都是举世之冠。尤其小儿子王献之在继承父亲书法的基础上,又继续发扬广大,其草书无与伦比,与其父并称为东晋以来的“二王”,以此成了学书人的偶像。由此可见,传承优秀家风,对培养造就人才至关重要。

      还有近代和现代,有些高人、名人、伟人,他们更加注重家族美德教育和家风传承。如曾国藩用读书传承家风,用为学而强志,也就是通过读书来“养我浩然之志气”。他用那多达上千封家书,每每告诫家人树立良好的家风。他曾说:“人勤则健,家勤则兴,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把家风教育渗透到骨髓,延伸到子孙后代。特别令人钦佩和尊重的是,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教育子女保持平民的本色,养成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不允许搞任何特权,要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努力做到忠诚老实,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不断学习,把好家风传下去,为社会做出榜样。就是在峥嵘岁月里,也要做到永不褪色。

      从而使我们看到,传承好家风,要经受生活的风风雨雨,超越思想的高高低低,有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饱经风霜,饱览沧桑,饱通世事,阅历中有品味,实施中有思索,有窥望,有碰撞,有突破,有感悟。通过充满活力的努力,便是充满希冀的奋斗,把好家风传承下去,这便是子孙后代有益人生。

      传承良好家风,弘扬家族美德,对我们新时代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道德力量。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树木相连形成森林,森林相叠汇成气候;
      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风。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缺失。所以传承好家风,既需要个人的领悟与自觉,更需要主流舆论的正面宣传和价值引领。我们要努力把众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全面深刻地开展起来,把好家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让美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把民族精神道德大厦的根基筑坚实,筑牢固。

      把话说回来,“中华家风”这个大型文化活动,正如先圣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可以说,这个活动,努力私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增光放彩。

      我愿为这次活动做一点点贡献,不妥之处,请指正!谢谢!

    • 相关热词搜索: 家风 传承 研讨 研讨发言:传承良好家风 研讨发言: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好家风发言稿
    • 上一篇:县老龄工作汇报材料:,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发力做好健康老龄化工作【完整版】
    • 下一篇:在推动全省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讲话(精选文档)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