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这身藏青色的警服到今天正好整整一百天了。
如果说,穿上这身警服是我对信仰的一种选择与坚持,那么第一次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分量与价值,则是来自我们总队的民警――陈辉带给我的触动。就在我准备参加这次演说比赛时,总队领导建议我给大家讲讲陈辉的故事。当我触碰着时光皱褶里那些真实而感人的细节,我和陈辉之间仿佛产生了灵魂的共鸣。
21岁的陈辉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实现了儿时梦想,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陈辉曾在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排忧解难”,这是他的入警动机,是他的入警初心,也是他的信仰。从警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公安工作中,无怨无悔地奋斗了整整21年。
因为信仰,陈辉即便在进行案件倒查工作中遭遇到跟踪与反跟踪、侦察与反侦察,还有来自各方的威逼利诱,也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为了铲除黑恶势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他在专案组一扎就是大半年,直至挖出罪恶的链条!
也因为信仰,在得知自己罹患肺癌后,陈辉没有过多地悲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坚强前行!讲到陈辉生病的细节时,总队领导和我说:“陈辉手术后化疗,连头发都快掉光了,站都站不起来,还时时想着工作,想着能快点回到集体中,和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有一天上午,他穿着警服,戴着警帽,由家人推着轮椅回到了总队。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他与同事们最后的告别。两个月后,他永远离开了大家,离开时他才42岁。”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开始打转。领导接着说,陈辉临走前,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穿着警服走。可是由于去世后的身体肿胀,原来的警服都穿不下了,为了圆他的这个愿望,总队领导连夜从警服厂调取了一身合适的警服为他穿上……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带给我灵魂触动的真实人物,就在五一的那天,我拜访了陈辉的家属。在那个空间不大却干净温馨的房子里,我见到了嫂子和她的女儿。交谈中嫂子告诉我:陈辉是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无论工作多忙,他从来不会忘记妻子、女儿的生日;虽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时时陪在家人身边,但女儿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的志向便是考入公安大学,穿上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这是女儿对父亲信仰的传承。
我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曾去参观过警察博物馆。博物馆展厅中矗立着一根“警魂柱”,馆史解说员告诉我: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尚未建国,公安部最早隶属中央军委,公安这支队伍传承着红色的基因和血脉……那时我还是一名军人,当我仰视着那根“警魂柱”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从军旅转业穿上这一身警服。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十六个字,诠释了人民警察赤诚的信仰。同样的信仰,让我转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警察。在我看来,制服虽然由心爱的橄榄绿换成了崭新的藏青蓝,红色的信仰将永远在我心中流淌。
在我童年的时候,一直希望有一支“马良神笔”。画朵花儿,蝴蝶在上边翩翩起舞;画株绿树,小鸟在里面歌唱;画幅山水,小朋友在溪边抓小鱼;还可以画出五谷堆满仓,家家户户奔小康。可是我知道,那只是一个神话,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马良神笔”,而执笔的人就是中国共产党。
97年波澜壮阔,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红船出发,引领复兴巨轮破浪前行;69年励精图治,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担当全球经济稳定之锚;40年改革开放,我们阔步迈进新时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任凭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始终沿着红船开辟的复兴航道,扬帆远航……2019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隆重召开。这一天,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伟画卷,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一天,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嘹亮号角,奏响了新时代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青春瞩目十九大,梦想奋进正当时。前不久,朋友圈里流传这这样一组数字:64岁,210分钟,32000字,全程站立无休息……总书记尚且能做到如此,我辈青年该当如何?我想,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就是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要以“万马奔腾我争先”的作为“建功立业新时代”。青春在岗,用心夯实起一个热情的工作;青春在我,用情打造起一个激情的生活;而梦想在勤,用实干描绘起一个奋斗的底色。
作为青年的我,拼搏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有一种赞誉,不是刻在金碑石碑上,而是流传在老百姓的口中;有一种责任,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褪色,更不会由于岁月沧桑而摧折。这种责任,便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如果问我,何谓“责任”?何谓“使命”?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觉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11331”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依法治县、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我们要在工作中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在社会实践中扎根基层,发光发热。
作为共产党员的我,扛起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初心”这个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6次之多,不忘初心,不忘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如果问我,何谓“初心”?我想,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们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毅力,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工作中收获着快乐。我们要落实好每一项政策,举办好每一次会议,组织好每一次体检,开展好每一次慰问,引导老同志传唱中国传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身边老干部的动人故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一位老人,他退休不不愿上进的行为,坚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向青少年宣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优秀品德,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当成自己发挥余热增添正能量的光荣使命。他说:“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这个老头子义无反顾!”他的名字历史会记住。
还有一位县教体局退休的老干部,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宗旨,甘当奉献爱心、服务大众的基层文化自愿者。他生活俭朴、勤俭过日,却成立了“音苑之声艺术团”,面对艺术团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他自己筹钱,自己缝纫演出服装,自己设计演出道具。多年来,他先后深入到18个镇乡、51个街道社区,13个农村敬老院开展“送文化、献爱心”慰问演出111场,观众达5万余人。他的名字,历史同样会记住。
在我们县内,像这样的老干部还有许许多多,尽管他们已年迈体弱,可他们依然坚持每月来参加集中学习,风雨无阻,依然为三台发展建言献策,劳心劳力。甚至还有的,顶着烈日骄阳,亲身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我从老干部的身上看到了最执着的信仰,最纯真的坚守,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党务工作者的我,学在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迈上新征程,伟大梦想召唤我们奋斗,站在新方位,光明前景激励我们前行。在曲折的筑梦道路上,以神来之笔绘就的宏伟画卷必将成为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笔尖上的一抹色彩,无论我们是谁?无论在哪里?党和人民都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穿上这身藏青色的警服到今天正好整整一百天了。
如果说,穿上这身警服是我对信仰的一种选择与坚持,那么第一次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分量与价值,则是来自我们总队的民警――陈辉带给我的触动。就在我准备参加这次演说比赛时,总队领导建议我给大家讲讲陈辉的故事。当我触碰着时光皱褶里那些真实而感人的细节,我和陈辉之间仿佛产生了灵魂的共鸣。
21岁的陈辉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实现了儿时梦想,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陈辉曾在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排忧解难”,这是他的入警动机,是他的入警初心,也是他的信仰。从警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公安工作中,无怨无悔地奋斗了整整21年。
因为信仰,陈辉即便在进行案件倒查工作中遭遇到跟踪与反跟踪、侦察与反侦察,还有来自各方的威逼利诱,也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为了铲除黑恶势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他在专案组一扎就是大半年,直至挖出罪恶的链条!
也因为信仰,在得知自己罹患肺癌后,陈辉没有过多地悲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坚强前行!讲到陈辉生病的细节时,总队领导和我说:“陈辉手术后化疗,连头发都快掉光了,站都站不起来,还时时想着工作,想着能快点回到集体中,和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有一天上午,他穿着警服,戴着警帽,由家人推着轮椅回到了总队。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他与同事们最后的告别。两个月后,他永远离开了大家,离开时他才42岁。”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开始打转。领导接着说,陈辉临走前,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穿着警服走。可是由于去世后的身体肿胀,原来的警服都穿不下了,为了圆他的这个愿望,总队领导连夜从警服厂调取了一身合适的警服为他穿上……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带给我灵魂触动的真实人物,就在五一的那天,我拜访了陈辉的家属。在那个空间不大却干净温馨的房子里,我见到了嫂子和她的女儿。交谈中嫂子告诉我:陈辉是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无论工作多忙,他从来不会忘记妻子、女儿的生日;虽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时时陪在家人身边,但女儿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的志向便是考入公安大学,穿上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这是女儿对父亲信仰的传承。
我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曾去参观过警察博物馆。博物馆展厅中矗立着一根“警魂柱”,馆史解说员告诉我: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尚未建国,公安部最早隶属中央军委,公安这支队伍传承着红色的基因和血脉……那时我还是一名军人,当我仰视着那根“警魂柱”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从军旅转业穿上这一身警服。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十六个字,诠释了人民警察赤诚的信仰。同样的信仰,让我转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警察。在我看来,制服虽然由心爱的橄榄绿换成了崭新的藏青蓝,红色的信仰将永远在我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