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3年度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精选文档)
    • 发布时间:2022-11-25 20:25:04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精选文档)

      地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学会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3、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4、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6、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感受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一、新课导入

      由二孩政策的新闻视频导入。

      活动2【活动】二、探究学习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看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了解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1)指导学生根据数据变化了解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特点。

      (2)根据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学生看图分析数据后归纳总结)

      过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看课本P70图4.1,并结合文字叙述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所经历的阶段。

      (1)指导学生读图步骤。

      (2)学生图文结合试着分析。

      (3)全班交流,请生看图分析。教师引导。

      (4)提出疑问,试着分析每阶段人口变化的原因。

      【明确:l800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在这之后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死亡人数减少;特别是1950年之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3、结合具体例子探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人口增长快;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人口停止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人口减少快。】

      小结: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4、读P71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及平均自然增长率(2005-2010)图,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1)提醒学生学会读图。

      (2)找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析原因。

      【明确:非洲增长最快,欧洲增长最慢。原因:生产水平、生育观念制约人口增长。】

      (3)归纳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和较低的大洲或地区。

      (学会合作: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相互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他人的见解。)

      (4)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就一定多吗?

      活动3【活动】三、探究学习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70多亿人是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的吗?若不均匀,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

      (1)、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

      【明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疏密状况用人口密度表示。】

      (2)计算某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明确: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3)、探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合作探究:①观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②讨论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认真看图例,找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和1人以下的地区。

      ②结合P65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课本最后附页的世界地形图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原因。

      a、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b、交流,补充。

      C、师展示课件,加深理解。

      【明确: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四地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多在平原地区;位于临海地带,交通便利。②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亚洲的东、南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农业发展较早,养育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洲东部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

      d、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小结: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2、拓展:想一想,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 )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大洋洲 C.亚洲、北美洲 D.非洲、南极洲

      3、衡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总数

      4、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多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5、欧洲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B、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C、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少雨 D、河湖众多,常泛滥成灾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新课讲解,研讨展示]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承转: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板书:2、地球的大小

      展示:p4 图1.2 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提出问题:比较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析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总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承转:地球那么大,我们研究起来肯定不太方便,那怎么办呢?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并且强调地球仪是个规则的球体。

      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展示:p5 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总结:1、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2、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纬线和纬度

      展示:p6 1.6 纬线和纬度

      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纬度如何划分的?

      2)度数变化有何规律?

      3)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

      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认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4)半球划分

      展示:p7 1.8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

      (提问)

      a、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b.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重点难点突破】

      1.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即北大北纬(N),南大南纬(S)。

      板书:四、经线和经度

      展示:p7 1.9 纬线和纬度

      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是什么形状?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2)经度如何划分的?度数变化有何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4)观察图1.11说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突破】

      2.经度的变化规律

      ⑴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即东大东经(E),西大西经(W)。

      西经(W)0°东经(E)

      3.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看该地点的经度,如果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是东半球;如果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是西半球。

      特别提示: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

      记住: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板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读图1.12,简单介绍经纬网的含义,在此图中找点如A(40°N,20°W),用多媒体展示举例讲解。

      2、读图1、13,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经纬网定位,加深学生理解。

      3、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查找地名。完成活动题。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两极特殊位置、范围。运用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 第五节极地地区

      (二)新课:

      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

      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南极地区是指 以南的地区,以 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 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 。)

      引导 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

      板书 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 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

      1.读课本48页两则资料,结合地图请同学们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2.读课本48页,结合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厚度2000米,周围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陆地上的冰川断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是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称。

      3.读课本48页,根据图中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

      4读课本资料,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把生成的答案让组长展示。

      (提示:从海陆上看,南极以陆地为主,在地形上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过渡:因为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所以在房屋设计上也与众不同,请同学们看极地地区的房屋。

      合作探究二:看课本极地考察站建筑图分析南极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

      1. 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

      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

      2. 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

      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提示:一个地方的房屋设计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东南亚的高脚屋,沙漠中的房屋墙厚窗子小,那么极地地区气候恶劣,那么房屋设计应注意什么?

      过渡: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无常住人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极地。板书 极地科学考察三、极地考察——领略考察的魅力

      阅读课本50页,看课本47页地图讨论极地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学让学生展示:

      引导 (1)煤、铁矿产资源,(2)有丰富的淡水资源,(3)海洋生物石室,(4)原始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丰富。

      南极的冰心可以提供珍贵的气候信息,对过去的气候变化和未来的环境影响重大,极地地区矿产丰富为我们研究极地区提供地质价值,海洋上的生物为我们提供海洋生物价值,极地地区就是广阔的实验室,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去极地考察。

      过渡:现在征服极地区的人越来越多,对极地环境的破坏也不堪入目,所以要保护极地环境,板书 极地保护在行动

      四、极地保护——极地保护在行动

      1.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几张图片分析下列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人类如何去做?

      提示:人类大量实用喷雾剂,冰箱,空调,使南极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这样太阳的紫外线就射到皮肤上,人类得皮肤癌的机会就增多,动物和人类眼睛得白内障的增多。

      过渡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极地环境破坏,世界各地都受到影响,为了保护极地环境,和平利用极地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也加入了该条约。所以进入极地地区的科考队员十分重视极地环境,他们用的生活用品全部是绿色环保产品。我们为保护极地环境应该如何去做。

      合作探究三:为了保护环境,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

      提示:1.给别人宣传,2.自已做到节能,减排,爱护花草,平均每年植树一棵,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等等。

      课后小结

      小结:畅谈收获

      我知道了极地地区的位置,纬度最高。

      我知道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独特。

      我知道极地考察的意义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3、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难点: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和六种山体部位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海拔、相对高度、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3、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

      (2)六种山体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4、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2【讲授】教师精讲考点 学生各个击破

      考点1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

      海拔最低点是: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考点3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如下:

      山地:500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

      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顶部)起伏和缓;

      丘陵: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

      平原: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

      2、六种地形部位:

      山顶: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

      山脊:等高线未闭合,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偏高),该处常成为河流与河流的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未闭合,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偏低),该处常有河流、小溪发源。

      鞍部:两山顶的连接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位,该处是攀岩的好地方,且常有瀑布发源。

      考点4 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活动3【练习】强化真题演练 提升学生竞争力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主要气候特征(重点)

      2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鲜明的文化特色。

      教学重难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主要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出示巴西世界杯海报图片,问:

      今年是20__年,有什么重要的体育赛事?(世界杯)

      20__年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行?(巴西)

      谁知道,巴西世界杯,哪天开赛?(6月13日)

      今天我们学习: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二、新课讲解: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位置:

      出示图9.15的PPT,简略总结巴西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1)半球位置:

      西半球、南半球

      (2)纬度位置:

      大部分处于热带。

      (3)海陆位置:

      南美洲东部临海国,东临大西洋。

      (4)国旗:

      出示巴西国旗的PPT,指出巴西国旗的特点:

      绿、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该国广阔的丛林,黄色代表丰富的矿藏和资源。

      2、人种构成:

      出示P9.16卞卡一家的PPT:

      问:

      为什么在卞卡一家,有不同的人种。

      指出,巴西有许多象卞卡一家这样多种不同人种构成的家庭,形成混血种人的社会。

      出示巴西人种构成图的PPT,学生总结巴西人种构成特点:

      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40%,黑种人约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不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出示PPT,指出: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巴西人,多数是葡萄牙人的后裔,通用葡萄牙语,多信奉天主教。

      3、巴西文化:

      在我国,每年1月或2月,人们在一片喜庆的红色中度春节,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对于巴西,每年2月下旬,就会迎来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狂欢节。下面,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过狂欢节的。

      (1)狂欢节

      出示巴西狂欢节的PPT,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___的节日庆典。

      节日虽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节日前的一两个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团体就着手准备节日的庆祝活动了。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两边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约热内卢大看台最佳的包厢票价虽高达千余美元,但被早早地抢购一空。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

      (2)桑巴舞

      狂欢节中,人们的疯狂的庆祝,跳热烈激烈的舞蹈——桑巴舞。

      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在拉美这个最大的国度,桑巴舞之普及,有这样的说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时跳,节假日更跳;在舞台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达旦地跳。每当激越的音乐声起,人们总是激情难抑,不禁摆腿扭腰,跳将起来,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欲休难止。

      (3)、足球:

      提巴西,不能不提足球,足球对于巴西,就和乒乓球对于中国一样,是男女老少都比较喜欢的运动。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不论在巴西的街头还是海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在踢足球。

      因此,巴西是足球的国度,下面我们看看巴西足球。

      在出示巴西足球队全家福时,学生感受巴西人不同的人种。

      活动:

      P83页巴西多元文化特色。

      课后小结

      1、位置:

      (1)半球位置:西半球、南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热带。

      (3)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临海国,东临大西洋。

      2、人种构成:

      白种人占一半多

      黑白混血种人约40%

      黑种人约6%

      印第安人不到1%

      3、巴西文化:

      狂欢节、桑巴舞、足球:

      课后习题

      1.“玛雅文明”的创始者是:( C )

      A.印度人 B.西班牙人 C.印第安人 D.因纽特人

      2.巴西人口40%的人种是:( B )

      A.白种人 B.黑白混血种人 C.黑种人 D.黄种人

      3.拉丁美洲的开发历史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 ( D )

      A亚洲人 B 非洲人 C 大洋洲人 D 欧洲人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 C )

      A.美国 B.英国 C.巴西 D.俄罗斯

    • 相关热词搜索: 人教版 地理 公开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 上一篇:精美个人求职简历模板范本(精选文档)
    • 下一篇:大学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本(10篇)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