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7篇)
    • 发布时间:2022-12-02 09:40:08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7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

      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重点:

      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吟诵,赞美的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

      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3、预期效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任务呈现:

      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

      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读,评价。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

      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解释字意。多么坚强的石灰想说些什么?指名说前两句的诗意并随机品读。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清白?洁白干净。

      2、后两句的诗意会说吗?读出石灰的心声。同桌交互说诗意。

      3、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导朗读:带着对对石灰的敬意去读。

      5、过渡: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请看资料。阅读资料谈体会。

      6、石灰、于谦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吗?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啊!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7、设境诵读。

      (1)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爱思考的小于谦,你会怎样诵读你写的这首诗?

      (2)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坎坷的为官生涯时。

      (3)当他戴着脚镣手铐走上刑场的时候,他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指名学生读)(音乐起,诵读全诗)

      8、背诵古诗。

      任务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

      过渡: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们的志向呢?

      任务呈现:在这两首托物言志的诗中任选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们的志向。

      自主学习:创作诗句

      展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诗句积极评价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选出正确的解释:等闲

      a、空闲b、平平常常

      2、写出最能体现于谦心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反馈:同桌交换意见,再集体订正

      反思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等闲———清白

      粉骨碎身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 5 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 13 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16周2节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 10 个生字。会写“愿、姿”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 16 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 “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 脉”“凝神”“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师板书:起死回生)

      1、这个词谁来读?(点名读)

      2、谁能说说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生:将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生: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3、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谁能读好课题?

      (注:若学生未说到“死而复生”,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文中究竟写了件什么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试着选择黑板上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生: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太子死而复生。

      (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初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

      2、你们瞧,这就是扁鹊。(出示扁鹊的图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后人就称他“扁鹊”。

      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课文1—9小节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惊奇、疑惑不解的语气。)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扁鹊对于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书:纳闷,指导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口询问侍卫官。轻声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C师生分角色读,生读扁鹊说的话,师读侍卫官说的话。

      (3)、扁鹊听了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通过这三个问题他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早晨鸡叫的时候、胸口闷、未入棺)。

      (a点名回答 b连起来说)

      (3)、是啊,通过这番询问(师板书“问”),扁鹊知道了太子死时的症状是(胸口闷)、死亡时间是(早上鸡叫的时候)还了解到太子还没有(入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太子也许得的是厥症,太子还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生1:他这样说,侍卫官才能让他进宫为太子医治。

      师:有这样的可能。

      生: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师:是啊,可见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鹊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他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2:他是一位医生,只要病人有一丝生存的希望,也要去为病人医治。

      师:是啊,医者父母心,扁鹊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为病人医治!

      (出示:扁鹊送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

      学习课文10---14小节

      师:那扁鹊进宫后又是怎样使太子死而复生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11、12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 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 初步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师:切脉,也称把脉,谁能做一个把脉的动作? 它是医生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扁鹊在为太子诊断时就使用了切脉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贴着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鹊把耳朵贴在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什么?)这种通过听病人的声息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闻诊”。通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

      (3)二读:通过边做动作边读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国中医的诊断过程。

      师:了解了扁鹊诊断的方法,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了解针灸。

      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扎针时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

      你们知道吗?这种通过扎针医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针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闪失,病人也许性命不保。

      我们一起再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比比谁最像小中医。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轻声说

      b同桌互说

      c师点名说

      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扁鹊医术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治好了太子。

      师:扁鹊医术的确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啊!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

      a点名读

      b齐读

      学习 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读扁鹊说的话,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3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行医来到(虢国),听见路上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这使扁鹊十分(纳闷)。于是,他连忙询问侍卫官。通 一番询问,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时间是(早晨鸡叫的时候 ,死亡症状是(胸口闷),还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鹊决定进宫为太子医治。经过治疗,太子很快(恢复健康)。国王见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了课文,你想如何称赞扁鹊?

      师:扁鹊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要知道,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承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瑰丽宝藏。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

      和谐亲密

      人←———→象

      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

      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 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 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 爬行 爬山扁平 夹住 陈旧 挺直 孤单 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 )( )

      5、孤零零( )( )( )

      6、黑黑的( )( )( )

      7、密密麻麻( )( )( )

      8、走来走去( )( )(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 左右结构。组词:故事 故障 故乡 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 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 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 路 离 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 路”左右相等。“读 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爬 趴

      ( )下 ( )行 ( )着 ( )虫

      敌 故

      ( )人 ( )意 事( )无( )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 金黄的 飘落

      (2)好朋友能 帮助 互相 才是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y、w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六个单韵母,并带调认读

      (二)学习声母y:

      1看图,学习发y的音,认识y的形。衣服左边的树杈提示y的形。

      2比较区别y和i。

      3认识yi,练读yi的四声。

      (三)学习发w的音,认识w的形

      1看图,学习发W的音,认识W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

      2比较区别W和U。

      3认识WU,练读WU的四声。

      (四)指导书写y、w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练读yu的四声

      (六)比较y—i—yi、w—u—wu、ü—yu,知道y与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规则

      (七)看图读带调音节

      (八)复习巩固

      熟读带调的i、u、ü、yi、wu、yu。

      (九)扩展活动

      1、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ī衣服医生一年级yí阿姨

      yǐ椅子已经以后yì容易意见

      wū乌云乌龟乌鸦wú吴老师梧桐树

      wǔ跳舞中午五星wù大雾服务

      yū淤泥yú金鱼鲤鱼

      yǔ下雨雨衣yù玉米玉石

      2、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yiiyuwuwüyu

    • 相关热词搜索: 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7篇) 2022年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名词解释(7篇)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答案
    • 上一篇:2023年会计实训总结报告
    • 下一篇:2023年最新工伤赔偿协议书范本通用7篇(范文推荐)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