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教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并能用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愉快梦》教学设计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教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并能用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2、通过采集有关梦的资料,和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贯穿始终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资料、彩纸、剪刀
设计意图:
1、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交往、合作,积极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层层情感铺垫,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并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3、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富于个性的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演唱、欣赏,感知表现
1、唱唱歌曲《愉快的梦》
师: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熟悉的歌吧。(播放课件)
A、单声部练唱准确。
B、分声部完整合唱。
要求:旋律准确,声音连贯、流畅,吐字自然、清晰,二声部合唱均衡、和谐。
2、欣赏一段乐曲,“做”个梦,感受其情绪、意境
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根据听到的音乐做个梦,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看看你能梦到什么?
A、学生聆听无标题音乐(格里格的《摇篮曲》)。
B、各抒己见畅谈梦境(说一说你的梦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根据是什么?)
c、老师小结鼓励:看来,这音乐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所起的作用真大,只不过是一串串音符,但是在同学们的耳朵中、头脑里,却带来了这么大的想象空间,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美的.画面、美的享受。
3、感情处理,表现《愉快的梦》
师:歌曲《愉快的梦》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A、学生语言交流。
B、有感情朗读歌词。
c、教师范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比较恰当的方式进行伴奏。(如:打击乐器的空灵声、悠扬的口哨声、轻柔的哼鸣声……)
D、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歌曲意境(营造优美安宁的气氛,声音轻柔、舒展,随情绪富于变化)。
E、老师小结鼓励:对作品理解得深,我们就能表现得更好。
三、资料交流,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梦”的诗歌、故事等。
A、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B、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师<过渡>:梦有忧虑、恐惧的,更有幸福、快乐的。古人的梦大多都寄托着他们的愿望与追求,比如:(结合学生汇报内容:“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他们的梦或者说愿望往往都是虚幻的,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最后只能发出“举杯销愁愁更愁”、“一枕黄粱美梦”的慨叹。
现在可不一样了,单说儿童的梦,一个个都是描绘的美丽景象,表达的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问问大家,你拥有一个令人向往的梦想吗?拿出你的纸、笔,给自己描绘一张未来的蓝图吧!
2、用画面或文字描绘自己的梦想
(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的纸,剪出自己喜爱的形状,把自己的理想、愿望用简短的文字或画面描绘出来。)
3、“五彩的梦”展示活动
(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之后,将自己的作品贴上黑板。)
四、合作创编,表演展现
师:大家的梦想五彩缤纷,如果只用《愉快的梦》这首歌来表达,恐怕远远不够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感受?
生:随音乐舞蹈、给旋律创编新歌词……
师:就近集合或根据需要,自由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编一编,练一练吧!
1、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创编活动,老师参与指导。
2、推选小组台前表演。
3、选择一组比较成功的,全班学习。
五、小结欣赏
1、师生互勉:
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梦想,每个人都要为梦想而努力,只有这样,理想才会变为现实,美梦才会成真,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互相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俄国寓言作家)
2、欣赏歌曲《童年的梦》(播放电脑课件)
师:跟着音乐动一动,唱一唱。
“梦里的门啊快快打开,我的梦想要放声歌唱。
梦里的门啊快快打开,我的梦想要展翅飞翔……”
3、同学们,为了自己的那份理想努力吧,祝愿大家梦想成真!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二、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四、教师小结。
略
《愉快的梦》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本儿歌的风格特征,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风俗,名胜。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还要引导学生去畅想自己的梦想。教育学生如何才能实现梦想等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一、导课:
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导入非常重要。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课方式”犹如龙头,它能使整堂课的教学环节顺其自然的贯串起来。本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3/4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学习歌曲
1.播放歌篇,“请同学们看歌篇,以往,我们学习的歌曲大多都是2拍子的,而今天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拍子的歌曲,是一首日本儿歌。教师范唱第一乐句旋律,边唱边打拍子。学生模仿练习。
2.第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一句相似,让学生按学习第一乐句的方式来自学第二句(可用竖笛)。
3.第三乐句,教师范唱。提示学生要注意“v”换气记号。教师范唱,学生模仿。
4.第四乐句,学生自学,并整理全曲。
5.完整地唱出全曲的旋律。
6.听录音带范唱。(能跟上的同学可以轻声跟唱歌词)
7.填唱歌词。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学生们一定非常喜欢。提问: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首有关梦的歌曲怎样唱才能更好听?(温柔地、轻轻地、闭上眼睛,像睡觉似的等等)。“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最动人的声音,有感情地把歌曲唱一遍吧!”(教师可以拿着打击乐器如:碰铃,为歌曲伴奏)
8.可再次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四、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看来,现在我们仅用歌唱《愉快的梦》这首歌,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已是远远不够了。同学们,大家快快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如何歌唱来表达我们的快乐心情。(我们可以跳舞、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好的。同学们,现在就发挥小组的力量,你们自己去编一编,练一练吧!
4.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歌表演中来,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大家来学习。
五、延伸: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朋友,他想把自己的梦也讲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想!)播放动画片《邋遢大王历险记》中邋遢大王做梦的一集。
2.谈谈观看的感受,通过观看动画片,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教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并能用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2、通过采集有关梦的资料,和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贯穿始终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资料、彩纸、剪刀
设计意图:
1、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交往、合作,积极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层层情感铺垫,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并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3、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富于个性的表达,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演唱、欣赏,感知表现
1、唱唱歌曲《愉快的梦》
师: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熟悉的歌吧。(播放课件)
A、单声部练唱准确。
B、分声部完整合唱。
要求:旋律准确,声音连贯、流畅,吐字自然、清晰,二声部合唱均衡、和谐。
2、欣赏一段乐曲,“做”个梦,感受其情绪、意境
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根据听到的音乐做个梦,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看看你能梦到什么?
A、学生聆听无标题音乐(格里格的《摇篮曲》)。
B、各抒己见畅谈梦境(说一说你的梦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根据是什么?)
c、老师小结鼓励:看来,这音乐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所起的作用真大,只不过是一串串音符,但是在同学们的耳朵中、头脑里,却带来了这么大的想象空间,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美的画面、美的享受。
3、感情处理,表现《愉快的梦》
师:歌曲《愉快的梦》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A、学生语言交流。
B、有感情朗读歌词。
C、教师范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比较恰当的方式进行伴奏。(如:打击乐器的空灵声、悠扬的口哨声、轻柔的哼鸣声……)
D、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要求:唱出歌曲意境(营造优美安宁的气氛,声音轻柔、舒展,随情绪富于变化)。
E、老师小结鼓励:对作品理解得深,我们就能表现得更好。
三、资料交流,拓展延伸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梦”的诗歌、故事等。
A、四人小组互相交流。
B、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师<过渡>:梦有忧虑、恐惧的,更有幸福、快乐的。古人的梦大多都寄托着他们的愿望与追求,比如:(结合学生汇报内容:“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他们的梦或者说愿望往往都是虚幻的,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最后只能发出“举杯销愁愁更愁”、“一枕黄粱美梦”的慨叹。
现在可不一样了,单说儿童的梦,一个个都是描绘的美丽景象,表达的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问问大家,你拥有一个令人向往的梦想吗?拿出你的纸、笔,给自己描绘一张未来的蓝图吧!
2、用画面或文字描绘自己的梦想
(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的纸,剪出自己喜爱的形状,把自己的理想、愿望用简短的文字或画面描绘出来。)
3、“五彩的梦”展示活动
(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之后,将自己的作品贴上黑板。)
四、合作创编,表演展现
师:大家的梦想五彩缤纷,如果只用《愉快的梦》这首歌来表达,恐怕远远不够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感受?
生:随音乐舞蹈、给旋律创编新歌词……
师:就近集合或根据需要,自由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编一编,练一练吧!
1、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创编活动,老师参与指导。
2、推选小组台前表演。
3、选择一组比较成功的,全班学习。
五、小结欣赏
1、师生互勉:
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梦想,每个人都要为梦想而努力,只有这样,理想才会变为现实,美梦才会成真,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互相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俄国寓言作家)
2、欣赏歌曲《童年的梦》(播放电脑课件)
师:跟着音乐动一动,唱一唱。
“梦里的门啊快快打开,我的梦想要放声歌唱。
梦里的门啊快快打开,我的梦想要展翅飞翔……”
3、同学们,为了自己的那份理想努力吧,祝愿大家梦想成真!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优美舒缓的情绪,体会梦境的美好与恬静。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编创等实践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的区分连线与延音线,同时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愉快的梦》,激发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难点】
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的区分连线与延音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活动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课前组织活动“说说你的梦”。引导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梦中的趣事。教师并总结,梦是非常奇幻多彩的,有愉快的梦、悲伤的梦。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愉快的梦》,感受一下这位小朋友的梦是怎样的。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多媒体,并提问:速度快慢?这样的速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稍慢的,给人一种悠然、轻柔的感觉。
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绘了什么样的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描绘了飘荡在不同地方看到了不同的迷人景物的画面。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利用钢琴弹奏,引导学生轻声的利用“la”音跟随钢琴哼唱,同时画出旋律线条。
2、解决难点:教师通过学生所画的旋律线条,引申出连音线,并带领学生认识连音线(连线、延音线)。通过教师对比教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连线与延音线的区分与演唱方式,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流畅。
3、识读乐谱,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
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传达的情感内容。
5、填词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分声部演唱后半部分。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练习,请小组展示。
6、有感情的,并利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
1、选择节奏型,进行创编。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感受创编新节奏后的歌曲与原歌曲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小结: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并通过教师补充总结再次感受梦境的美好。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人生的美好,世界的奇妙。
作业:课后画出一幅自己心中的梦境图,下节课交流分享。
最后在再度唱起这首歌曲,在歌声中结束。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