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风俗小学作文1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继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元宵节,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既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么就自然少不了花灯了。 这不,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尝了又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风俗小学作文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继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元宵节,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既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么就自然少不了花灯了。
这不,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尝了又香又甜的汤圆后,便一起兴致勃勃地去看花灯。天空中,圆月如盘,几颗星星如宝石般闪闪发光,似绿叶般衬托出月亮这条鲜花的美。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花灯。它们或是被一些小朋友拉着,或是被提着。它们的样式不是乖巧可爱的小动物,就是巧夺天工的微型亭楼。大概是因为今年是狗年的缘故,动物形状的花灯里要属狗形的最多,但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我走在公园门口看到的一只龙形大花灯,这只灯笼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十分逼真,而且体积很大,相比之下,那个拉着他的小男孩就显得弱不禁风了。
我们继续向前行走,大街上的花灯越来越多,把整个大街照得如同白昼,煞是好看,路旁还有一些人家在燃放爆竹礼花,把明朗的夜空装饰得更加光彩照人,见到如此良辰美景,我不禁心痒难忍,就缠着老爸老妈也给我买了一只花灯。我拉着它在大街上逛来逛去,可开心了。“良宵一刻值千金”,我们随着人群狂欢着。不知不觉,已经九点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人群,踏上了归程,但老天爷没有亏待我们,在我们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几只孔明灯,那些孔明灯晃晃悠悠地飘在空中,犹如一颗颗星星,但却又比星星更加明亮,更加耀眼,我想,诸葛亮如果知道他所发明的孔明灯不仅能用于战争,还能有如此功效,应该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回到家后,我不禁想:无论什么样的节日,总得有个好心情陪伴,为了这份好心情,我更应该在这一学期里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的期望,对得起我自己。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吃汤圆、观花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星期五的“元宵猜谜乐”活动。
焕然一新的教室处处透着节日欢快的气氛:黑板被我们精心打扮得光彩照人,教室的里里外外飘动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气球,同学们真是别出心裁呀!不过,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些花花绿绿的谜面,红的黄的方的圆的,件件都是大家用心制作的成果。
随着老师的一声“开始”,等得早已不耐烦的同学如开闸的潮水一样涌向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猜得出的谜面。我也把整个教室转悠了一遍,一个谜面让我眼前一亮:二小姐,是姿!我赶紧找出谜人,茫茫人海,混着喊人、争执的声音,*日里安静的教室此刻像一锅粥,沸腾了!好不容易找到出谜人,奖品是枝铅笔,他叹了口气说:“唉!为什么你们总猜到,我就一直猜不出了?”我暗暗得意猜出一个谜,看见两个同学在一条谜面前激烈地讨论什么,连忙凑过去看个究竟。原来她们在研究一条谜面:松涛(打《红楼梦》的一人)。我也变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谜人看我们着急的模样,说:“给你俩一个提示,这个人姓林。”同学不加思索:“林黛玉!”“不是,他是男的。”男的?姓林,那只有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我生怕同学抢了我的答案,脱口而出:“林如海!”“对啦!”我开心得要蹦起来,真是好运连连呀!
最后,猜谜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虽然我猜的不多,但是我依然开心,一点不灰心气馁。来吧!快来吧!下一届猜谜乐!
如果你问我今年在哪儿过元宵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当然在那美丽而又纯洁的地方——老家。”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回到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度过这热闹的团圆节——元宵节。因为家乡的元宵节有个古老的习俗:炸麻串,可有趣了!
早晨吃了元宵,中午吃了米粉,下午爷爷开始扎“麻串”。我跑前跑后地帮忙,偷偷地往“麻串”里塞了许多小鞭炮,终于扎完了十二个节,我就盼望着“炸麻串”的那一刻。可惜傍晚天公不作美,刮起风下起雨来。然而,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焰火还是把漆黑的夜空渲染得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终于要“炸麻串”了,爷爷慈爱地说:“星星,你就站在门口看吧,这又是风又是雨的,田埂上泥泞不堪,别弄得一身泥!”“不嘛,不嘛,我就要去!”“好吧,摔了跟头可不许哭呦!”于是,爷爷挥舞着“麻串”,一路小跑着奔向我家的田埂。我也紧跟着爷爷,围着我家的田野一边奔走一边大声念:“正月半,炸麻串;麻菠菜,菜拨虫;人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人家的菜生了癞,我家的菜上街卖……”爷爷越跑越快,后来竟飞奔起来,在黑夜的映衬下,他手中的火把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在田野间飞舞。左邻右舍也都加入了“炸麻串”的行列,村子的夜空腾飞着无数的火龙,壮观极了。
跑完了我家的田埂,爷爷放慢了脚步往回走。我们一边欣赏着这奇妙的元宵夜景,一边讨论着海安农村元宵的习俗。爷爷说:“炸麻串是古人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憧憬。祖辈传下来的俚词村语不免狭隘、自私,其实邻里有害虫怎会不传染到自家田里呢?做人做事不能这样只顾自己,大家好了才会好呀……”不觉间已来到了家门口,爷爷在宅院和猪圈等处也“炸”了一回。奶奶说,在田里“炸麻串”会五谷丰登,在家前屋后“炸麻串”会六畜兴旺,自然还会驱邪避灾,保佑一家人*安顺遂。
最后,爷爷将最末一节火把竖立在院落中间,重新焚香,并放上馒头、糕点之类的食品,奶奶奉上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虔诚地敬月光和天地菩萨,让我们全家一起祭拜。火把渐渐熄灭了,爷爷以自身为圆心,用火把画了一个圆,一边画还一边大声地说:“苍蝇蚊虫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来……”奶奶在旁边急着喊:“圈大点,圈越大粮屯就会越大……”。灭尽余火,爷爷把还剩下一尺多长的草把桩儿搁到门前的桃树上,一直保留到落谷育秧时编成小小的芦柴篱笆,插在秧池入口处过滤流水,说是这样做可望秋熟高产丰收哩。
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准备着丰盛的晚餐;爸爸在院门口放起了鞭炮、焰火;我则左手提着宫灯,右手提着莲花灯,在院子里跳着、笑着……
这真是一个热闹而有趣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