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初三语文教案3篇(范例推荐)
    • 发布时间:2023-01-15 16:15:05 | 来源:网友投稿
    • 初三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教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三语文教案3篇(范例推荐)

      初三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

        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教学过程:

        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初三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一、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用净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板书课题:孤独之旅)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仪)

        1、给加点的字注意并解释词语。

        厚实:____________嬉( )闹:___________觅( )食:___________

        驱( )除_______回应:_ ________歇( )斯底里:____________

        2、参考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作家作品简介

        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生活的长篇小说。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反感知情况

        (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参考: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初三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3、学会鉴赏格言式的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美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各位同学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节课的时间,看看我是否有缘成为大家的老师。初次见面,想必大家看着我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心里在琢磨着:艾,这位老师长得……穿得……

        可见,看一个人我们首先会想他漂亮不漂亮,帅不帅,也就是说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课:可结合“大长今”

        1、美德

        美德好比宝石 喻证

        有美德的人 例证

        (第一组朗读)

        2、美貌

        (第二组朗读)

        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对比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对比论证

        大家先想想,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长得比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欢哪个,或者说比较欣赏哪位?

        俗话说:“绣花枕头一包草”其实就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鄙视。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其实伟大的科学家培根和大家一样,他也觉得有才能有所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赞赏。从这一段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培根的价值取向,即还有其他东西比美貌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3、最高的美——美德

        好,我们来跟着培根“仔细考究”一下:

        (第三组朗读)

        对比论证、例证

        外在:优雅行为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最直观,画家最容易表现出来)

        内在:美德——最高的美(难于直观,画家无法表现)

        内在外化 外在内现

        随后作者进一步说明: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公式是简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课文举例说明,可以让学生补充说明。

        ——美是难的。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论美》

    •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3篇 初三语文教案1 初三语文教案11课
    • 上一篇:2023年度军训新生代表演讲稿【10篇】(范文推荐)
    • 下一篇:2023年军事训练自我鉴定【10篇】【精选推荐】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