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3年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学教案五篇(范文推荐)
    • 发布时间:2023-01-21 17:15:12 | 来源:网友投稿
    • 所有优秀的五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五年级数学教案对数学教师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下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学教案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学教案五篇(范文推荐)

      所有优秀的五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五年级数学教案对数学教师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1584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小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

      教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教师谈话:从11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

      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小黑板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11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12

      师:教师:为什么要打省略号呢?(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不可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师:请你仔细观察妈妈和爸爸的休息的日子又什么特点?(引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板书)

      师:在6的倍数和4的倍数中,你觉得哪些数字比较特别呢?(引出4和6的公倍数)师: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引出最小公倍数)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改板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2、及时练习

      师:认识了那么多关于倍数的关系,我们就来用一用。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的第一题

      2、书本练一练的第三题

      3、书本练一练的第四题。

      4、判断题

      (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此题从整体上挈领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对各项知识进行抽象的比较、类比,进而推理、概括,对知识有深入完整的理解。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用数学语言进行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

      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条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整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法,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中获得知识。


      #50158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

      二、 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一)探索公倍数

      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1.列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

      5和6   2和7   9和4

      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

      6的倍数有:6、12、18、24、30、… …

      4和6公倍数有:12、24、… …

      最小公倍数: 12


      #503898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 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二课时  位置(二)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以及具体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小结: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置。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

      5、练习:在图上标出这些场馆的位置。

      6、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第三课时 位置(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P21——23练习五2、3、5、6、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表示、确定位置的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基础性练习

      1、填一填,再回答

      ⑴、用数对表示*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⑵、○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 , ); 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 )列第( )行,(8,7)在图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 2、动物园的*面图。

      ①、动态生成方格图,渗透坐标思想

      ②、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请生汇报,说理。

      ③、游戏:猜景点

      任选你想去的一个景点,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小组内同学看数对说地名,看看说得对吗?全班交流。 如果想去的景点是在( ,4),可能是哪里?

      得出: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④鳄鱼潭在(2,4),请标出。图上(4,2)和(2,4)表示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得出:数对表示位置时不仅要用两个数,还要注意两个数的顺序。

      ⑤小强的位置在(3,1),他要去的地方位置在(6,5),你能沿着方格线画出他的行走路线吗? 过渡:数对能表示一个人的具*置,*面图上一个地点,利用数对还能准确描述图形的具*置。

      二、巩固性练习:

      书本第2、3、5、6、7、8题,学生先独立练习,老师再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点评,指正(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这部分练习可以课前布置)。

      三、发展性练习

      1、移动图形

      ⑴、在格子图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并构建一个*面示意图,确定列和行,用数对表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⑵、把三角形ABC向右*移5格再向上*移两格后的图形用A’、B’、C’标出对应的点,并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

      ⑶、把三角形ABC绕B点逆时针90°,得到的图形用A”、B”、C”标出对应的点,并用数对表示A”、B”、C”的位置。 2、五子棋

      明明和小强下五子棋:

      明明执黑子先下,小强执白子后下。 明明和小强的落子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明明:1、(4,5) 2、(5,6) 3、(6,7) 4、(7,8) 5、(4,7) 6、(5,7)

      小强:1、(5,5) 2、(6,6) 3、(3,4) 4、(8,9) 5、(4,4) 6、(7,7)

      ⑴、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画出一个简单的棋盘,并在棋盘上画出黑子和白子。

      ⑵、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如果你是明明,你的下一步棋子准备放哪?请用数对表示。 3、涂色游戏

      根据下面给出的数对给方格涂上相应的颜色,并说说涂出的图形是什么。

      红色:(3,4),(4,5),(5,6),(6,7),(7,6),(8,5),(9,4),(4,4),(5,4),(6,4),(7,4),(8,4)。

      蓝色:(4,1),(4,2),(4,3),(8,1),(8,2),(8,3)。 黄色:(8,6),(8,7)。

      绿色:(7,10),(8,9),(8,11),(9,9),(9,11),(10,9),(10,11),(11,10)。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我们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以后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练习的这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

      #503900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如果是你爸爸来参加家长会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回答:(①我坐在第一组第二张桌子;②我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③我坐在第五行靠墙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一点评

      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3、谈话:今天我就要学习一种简洁、新颖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谁能说说小军的位置?

      预设回答:(小军坐在第4竖排第三个;小军坐在第三横排的第4个)

      指导学生数的时候是从哪向哪数。

      提问: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谈话: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预设回答(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出示抽象图,谈话:我们把刚才例题图转化为抽象图,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谈话: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指图板书)。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从左向右数第4列,从前向后数第3行)

      像这样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让学生说说对(4,3)的理解

      小结:(4,3)表示第4列,第3行,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在抽象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继续出示问题:( 6,5 )在上图中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回到例1教学用图,谈话:小军还有几个好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学

      (1)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位置,那么家长会之前你能这个方法告诉你家长的位置吗?我们规定从讲台开始,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行、第二行……;从教室的门开始,老师的方向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列、第二列……。请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数对表示。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位置表示的数对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然后点评

      (4)活动:出示数对,请相应的同学起立 (1,4) (4,3) (2,2) (5,1) (7,5) (9,6)

      点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

      (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501579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例五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 2021五年级公开课数学教案

      ★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202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小学教案模板

      ★ 2022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高中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模板

    • 相关热词搜索:
    • 上一篇:2023年外力作用作文400字3篇
    • 下一篇:2023年外婆爱初三作文3篇(完整文档)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