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 发布时间:2023-01-24 12:25:27 | 来源:网友投稿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教学设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3篇(精选文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教学设想

        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2、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3、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4、教学用具:多媒体

        5、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见多媒体)

        (2)、听一听录音

        (3)、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4)、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5)、学生齐读

        3、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4、品一品(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5、赛一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6、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杜甫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7、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8、理一理(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教学难点:

        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

        (PPT出示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1、简介作者

        2、解析诗题:

        (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

        (2)“为——所”被动句式。

        (3)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

        四、初读,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

        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顿

        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

        例秋风破茅屋

        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丧乱长夜苦

        五、默读,想画面。(配乐)

        过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

        在前三节中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脑里浮现的画面

        例:略(PPT)

        六、自读,品语言。

        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

        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并在班内交流

        2、对比阅读: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三”是虚数,“几”的意思,那你认为在这里究竟表示多还是少,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铁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读,悟情感。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过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写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这首诗那个词暗示了时代背景?)

        (PPT出示背景资料)

        2、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发泄因秋风破屋的不幸而产生的不满吗?

        3、换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样的处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损的举手!

        面对当时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导理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见。

        一度时期,人们很喜欢看穿越剧,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诗圣”杜甫,

        现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请看——“杜甫很忙”

        (一分为二看问题:放松,调侃,对传统文化的捍卫。)

        1、看漫画,说看法

        2、填诗句:

        九、小结

        (记一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识记实词,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默写该诗。

        2、过程与方法:

        多读自赏自解,感悟诗意诗人心。体会本诗叙事和抒情结合法。

        (重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栖身。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定。

        二、杜甫:

        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三、原文译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多层茅草。茅草飞渡过江水洒落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来后倚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水,床上没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线不断。自从战乱(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都喜欢!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唉!什么时候人间才能耸现这么多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唯我屋破受冻而死也心甘!

        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⒄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⒅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⒆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诗内容:

        一段: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二段:群童抱茅,诗人叹息。

        三段: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四段: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诗意:古诗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实言战乱之堪苦。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诗色:

        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韵脚—号—茅—郊—梢—坳;动词—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2、描写、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描写:文句似描写又宛如叙述(1—3段),末端抒发感怀(4段)。

        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五、知识拓展:

        1、通假字: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2、古今义:

        三重茅—三,古义:概述,表示多数。今义:数词,表示确数。

        何由彻—彻,古义:到天亮。今义:彻底。

        安得广厦—安,古义:如何。今义:安全。

        向昏黑—向,古义:渐近。今义:方向。

        3、一词多义:“安得广厦”与“安如山”—安,疑问代词,如何;形容词,安稳。

        4、词类活用:

        踏里裂—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

        风雨不动—名词作动词,风吹雨打

    • 相关热词搜索: 茅屋 教学设计 秋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1
    • 上一篇:2023年度《特殊葬礼》教学设计3篇
    • 下一篇:《论语译注》读后感作文3篇【精选推荐】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