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 2023年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发布时间:2023-02-13 18:35:12 | 来源:网友投稿
    •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高三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导语】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

        教学理念:

        1、古今联系

        2、听、说、读、写、背、讲、练七要素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

        3、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文的特点

        4、梳理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重点:

        1、优美的翻译

        2、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学生谈对于作家王勃的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初唐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听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自读第一段,寻找文言知识点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按结构梳理文章

        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答,学生翻译,老师点评

        1、把握文章结构

        2、翻译中存在问题的实词、虚词

        3、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

        翻译语段:

        学生翻译、调整、教师归纳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

        句式:

        物华天宝: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判断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借代:

        襜帷暂驻

        二、体会文章的特色

        1、细读文章

        2、课堂练习:

        1、比较学生习作《我的三中》片段与《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

        《我的三中》片段

        民国的女子尊德,现在为西安三中。它处在名城胜地,与历史和现代相连.连带着八仙宫。

        周围环绕着古树,影响扩至东郊,连及全市。这里的宝物众多,就像是天的珍宝,人才俊杰。

        土地灵气,雄伟的学校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百年三中永远辉煌。

        2、让学生仿照《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

        学生动笔,学生念自己的翻译

        参考翻译:尊德故校,西安新星.

        地分名胜,时接古今.

        襟八仙而带古树.控东城而引全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校雾列,俊采星驰.

        百年三中,永铸辉煌

        3。比较发现第一自然段骈文的特点:

        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三、背诵指导

        1、学生先自由背,考察效果

        2、老师指导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前半部分

        3、学生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后半部分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一、导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像“杨柳”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二、介绍作者,明确目标

        1、林庚: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的“盛唐气象”。

        2、学习目标: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

        三、学生速读课文5分钟,理请文章的结构脉络。

        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一请同学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明确:“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二阅读4――6段,结合1、2、3段,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1、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树”和“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春季、夏季。

        2、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木叶”和“落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明确:萧瑟、凄凉。秋季。

        3、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一下“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两句诗。看看诗中的“木”和“树”有什么不同。

        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和单纯。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秋天到了,树叶落了。

        小结:这就是“木”在古诗中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开阔的秋的特点。

        4、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5、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让我们比较以下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6、小结:“木“的艺术特征是: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开阔的秋的特点;微黄干燥单纯,带来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而树具有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的浓阴,褐绿色的树皮,充满生机、活力。

        7、学生齐读第七段,品味“木叶”与“树叶”、“木”与“树”的区别。并思考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艺术语言中。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可提示:文章第5节前3句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2、诗歌语言有暗示性,其实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引导学生联想。

        四、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思考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绝句》。

    •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语文教案 高三年级 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教案 高三下册语文课文
    • 上一篇:2023年我长大了作文350字左右(范例推荐)
    • 下一篇:2023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英语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23年)
    • 推荐排行
    • 党委审批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4篇
    • 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心得13篇
    • 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方案6篇
    • 2022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3篇
    • 2022年社区党委会议记录9篇
    • 支部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5篇
    • 派出所党支部6月份党小组会议8篇
    • 党支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
    • 领导讲故事学理论演讲稿6篇
    • 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登记台帐1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