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均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2。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均数的意义——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就是数据的整体水*。 2、学会*均数的常用求法。 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认识*均数教学设计,菁选2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2。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均数的意义——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就是数据的整体水*。
2、学会*均数的常用求法。
3、复习单式统计图,为下一步复式统计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均分的含义,掌握*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掌握数学思想的转换。
四、教(学)具准备:
PPT等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均数(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默读。
1、了解*均数的意义——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就是数据的整体水*。
2、学会*均数的常用求法。
3、复习单式统计图,为下一步复式统计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读完学习目标,请你告诉我,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些什么?(板书学生的答语)
(二)自主探究
1、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1、92,例2,重点看讨论过程,思考:
(1)、分别找出男生和女生踢的最多的那个进行比较,结果是______。
(2)、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踢的总个数,再比较,结果是______胜。
(3)、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均每人踢的个数,再比较,结果是______胜。
(4)、你喜欢上述的哪一种比较方法?为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自学反馈
挑选4名4号学生回答问题。
4、自学检测
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1)男生队数据分别为:7、7、7、7,;女生队数据分别为:6、6、6、6;谁赢了?你的依据是?
(2)男生队数据分别为:6、9、7、6,;女生队数据分别为:10、4、7、5;谁赢了?你的依据是?
请3号或4号同学回答。
(三)合作提升
1、更正
针对3号或4号的回答,1号或2号同学可做适时补充和纠正。
2、讨论
课件演示两种求法,请学概括出方法。
3、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明确了求*均数的意义——它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还学习了*均数的求法移多补少法总数—→*均分。*均数特别适合总数不一时,表示数据的整体水*。
(四)当堂检测
1、当堂检测
1.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2.小丽有下面这样的三条丝带,这三条丝带的*均长度是多少。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均身高是160厘米。
*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4.出示水果店的一周销售量图表。
(1)哪一天销售量最多?
(2)哪一天销售量最少?
(3)苹果和橘子哪一种销售量更高?
(4)知道了周五的销售量最多,对于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小老板你的建议是?
(5)知道了周一的销售量最少,小老板你的心情是?你有什么改进措施么?
(五)抽查评价
P93 练习二十二 1、2、
六、板书设计
认识*均数
意义: 求法:
整体水* 移多补少法
总数—→*均分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遵循双分管理教学法,进行了教学设计,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加大了和学生互动的口答比重,减少了书面计算时间,教学效果良好。这是自己的第一次尝试在老教法中教出新意,课件富有变化,学生注意力极其集中,反馈良好。缺点也有一些,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有些抽象,部分学生有些理解困难。为了学生理解的更为扎实,还可以加入类似“要想使女生赢过男生,xx至少应套中多少个?”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多样性。
一、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求*均数的探索过程,理解*均数的意义。
2、感受*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3、运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有关*均数问题,让学生感受*均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学会求*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均数的含义,构建*均数的概念。
三、教具使用:皮球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男女生各一队进行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多,哪一队为胜利队。每队各选择3个代表,每位选手的排球时间均为10秒钟,男队由女队来记数女队有男队来记数。老师根据拍球情况在黑板上记录。然后组织学生算出总分,宣布胜利队!
(二)构建新知
1、感受*均数产生的需要: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我有个小小的请求,我也特别想加入比赛,不知道大家欢迎吗?(老师拍球后把分数加入比赛失败的一方),这样一定回遭到另一队的反对,同学们会认为获胜队用4个人的成绩和自己队3个人的.成绩相比,对自己队很不公*。进而提问: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水*高,这怎么办呢?
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学校刚刚进行了学期初的摸底考试,可是大家都知道,我们3年组各班的人数是不同的,那就无法比较成绩的高低吗?你有什么高招?(引出*均数)
2、探索求*均数的方法:
请两组同学分别去求各自队拍球的*均数。然后来汇报。(2)提问:这个数是谁拍球的个数?其实也就是说我们拍的数量一样了,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新名词来说就是*均数。*均数它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均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来比较一下两个队哪个队的*均水*稍稍的高一些了。
3、理解*均数的意义:区别“*均数”和“*均分”
在你眼里,什么是*均数?*均数和*均分有什么差别吗?老师举例说明:*均分是说12块糖*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同学实际分得的数;*均数是说3个同学一共有12块糖,*均每个同学有4块,这个4块就是*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同学都有4块。所以说*均数和*均分的意义不一样。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均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为同学们找到了一组数据:生活中的*均数(具体情境中,理解*均数)
我国每人*均住房面积:城镇24*方米;农村28*方米。
我国*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
我国*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
小刚家三口人*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
我国男性*均身高为1.68米。
我国女性*均身高为1.54米。
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些什么吗?
2、北京水资源与沈阳水资源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均数,并加以分析:北京水资源总量约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哈尔滨水资源总量约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86立方米。
为什么总量一样,而*均每人占有量有这么大的差距?
师:北京市民大多,而哈尔滨相对来讲人口少,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均数也不同。正因为我们人口众多,虽然我们国家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10位,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西南地区发生了旱灾,灾区土地干裂,人们连饮用水都找不到,因此我们小学生怎样做?
3、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校各季度的用水量情况,各季度分别为16、24、35、21吨,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帮我求*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4、讨论题:星期天,冬冬高高兴兴去学游泳,低头一看,发现警示牌上写着*均水深110厘米。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开个小小争辩会,看看最终谁能说服谁,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请同学随便站起来说说支持哪一种的理由,其他同学随时可以反驳。
(四)、评价反思,感受成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2.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的感受,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