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1 基于无人驾驶巨大的商业价值,为了抢占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争夺前沿市场份额,以加速本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各国均为无人驾驶上路开启绿灯,无人驾驶所面临的法律约束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无人驾驶巨大的商业价值,为了抢占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争夺前沿市场份额,以加速本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各国均为无人驾驶上路开启绿灯,无人驾驶所面临的法律约束正不断消失。比如今年年初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认定谷歌无人汽车上路合法。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最近两年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不少支持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政策。今年年初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三五”规划意见为无人驾驶各发展阶段制定了明确且具体的目标,同时该协会还表示未来两个月内我国第一份无人驾驶技术线路图将会出台。
当前尚处于辅助驾驶前期,距离彻底的无人驾驶还有一定距离。美国汽车工程学会 SAE将自动驾驶分为 0 到 5 级,0 级为完全人工驾驶,5 级为彻底的无人驾驶,中间的级别为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目前 L1 和 L2 技术已相对成熟。L3 和 L4 技术即将量产预计2018-2020 年实现量产。彻底的 L5 无人驾驶是指全路段、全天候的,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可自主完成加速、制动、转向等动作,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才能达到产业化阶段。中短期内,智能汽车将以智能辅助驾驶 ADAS 的形式呈现,可实现自适应巡航 ACC、车道偏离预警 LDW 等功能,可完成部分封闭区段的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相关数据,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个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根据IHS数据,至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2025-203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48.35%,届时中国将占据全球市场24%的份额。
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研究,进展如下:
国防科技大学 1992 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2005 年,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
2011 年 7 月,由一汽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 HQ3 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286 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人工干预的距离仅占总里程的0.78%。
2012 年,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Ⅲ号”以无人驾驶状态行驶 114 公里,最高时速 105 公里/小时。
2015 年 12 月初,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进行全程自动驾驶测跑,实现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完成了进入高速到驶出高速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最高时速达100 公里/小时,是国内无人车领域迄今为止进行的难度最大,最接近真实路况的开放道路测试。
2015 年 12 月 14 日,百度宣布正式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计划三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五年实现量产。
不同于国外车企以自主研发为主,我国汽车厂商多采取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其中已经开始相关研究工作的企业有一汽、上汽、北汽、奇瑞、长安等。其中,2015 年 7 月,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汽车“654”战略,计划到 2025 年建立起 1500 人的研发队伍,累计投入 130 亿元提升无人驾驶等智能汽车技术水*,并掌握全自动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