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兰亭景区导游词1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绍兴兰亭景区导游词,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