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 2022年在“智慧城市”启动仪式上讲话(全文)
    • 发布时间:2022-08-20 11:00:05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智慧城市”启动仪式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在“智慧城市”启动仪式上讲话(全文)

      在“智慧城市”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初全市统一启动了市、县、镇、村四级“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政务中心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智慧城市”平台今天正式上线启动,标志着我县政务服务工作迈上了线上线下齐头推进的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上政务服务工作

      “智慧城市”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最终实现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工作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及《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不断优化和完善顶层设计。市政府今年3月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建成全市“智慧城市”平台。各级“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等也多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强调和要求。当前,我县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顺利运行,各镇也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比较健全,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网络办事的需求越来越多、呼声越来越高,以线下办事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和群众的要求,推行网上办事势在必行。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乃至贵州、宁夏等内陆省份,多年前就建设了网上办事大厅,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网上办事模式,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好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促进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5月13日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做到“五个为”,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低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他特别指出:要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要加快推行智慧城市,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方面改革,提升政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我们这次建设的平台系统,充分吸收了外地成功经验,今天正式集中上线运行,就是要通过“智慧城市”这个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县政务服务综合水平,提升工作效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早日享受改革成果,以实际行动贯彻中省市决策部署。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全局高度出发,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政务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按照“首问负责制”原则,建立前台服务窗口和后台职能部门无缝对接、县政务服务中心与镇便民服务中心上下联动、村代办点与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效衔接机制,着力解决让群众“多头跑路、来回跑路”等问题。各窗口单位要对首席代表(分管领导)充分授权,明确权限范围,保证即办件窗口即时受理、当场办结,优化承诺件窗口与单位承办股室之间的配合衔接机制,规范办件流程,缩减办件时限,提升服务效能。

      二是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新印发的责任制清单,各窗口单位要对照政务中心进驻事项、日常办件方面的规范要求,对进驻政务中心的所有事项认真进行自查,查清应进驻的事项是否全部进入中心受理,已经受理的事项办理是否规范。特别是对本单位是否仍在受理事项,即办件是否在中心现场办理,承诺件是否在中心受理、初审、缴费并回复结果,是否有要求办事群众来回往返增加负担等问题要认真摸排,及时纠正改进。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对有调整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的相关内容及时更新并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是坚持应进必进,提升服务效能。各相关窗口单位要严格落实批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无条件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统一要求,实行行政审批单轨制,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家门”,坚决杜绝“名进实不进”、“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等现象发生。严格执行六制办理制度(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联办事项联审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收费事项集中办理制),服务项目较少、季节性较强或办事频率较低的,纳入综合窗口管理,提高效率,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

      四是完善基层便民机构,推进服务下沉。各镇要重点抓好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村级便民服务点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工作人员、事项进驻、工作制度等,将所有涉农问题或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办证及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手续,切实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各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网上办事大厅,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等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电子化。对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法定程序、暗箱操作和超时限等行为,形成县政务中心大厅和职能部门、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规范、上下联动的行政服务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同时,建立群众网上评议和投诉机制、完善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进驻部门管理。各进驻部门要建立健全窗口工作制度,主动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络沟通,配合中心做好窗口人员考勤工作,解决好“管得到看不见”等问题,要根据业务需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熟悉电脑和网络的在编在岗人员选派到大厅工作,原则上一年内不得更换。窗口首席代表要坚持一线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到窗口办公,处理窗口工作;
      单位主要领导每个月不少于1次到窗口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

      二要强化中心现场管理。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发挥好协调服务职能,加大对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监督指导力度,严格执行检查、巡查、约谈、反馈等制度,构建科学完备、运行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

      三要强化窗口人员管理。按照宁政办发〔2022〕77号文件要求,各窗口单位A岗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由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组织,派出单位不再另行考核。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尽快对2022年度政务中心各窗口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考核窗口工作实绩,以考核管理促进政务服务工作落实。

      同志们,“智慧城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民心工程,是推进对外开发、改善营商环境的发展工程,也是一项蓬勃发展的新生物,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主动研究,切实按要求抓好政务服务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更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 相关热词搜索: 启动仪式 讲话 智慧 在“智慧城市”启动仪式上讲话
    • 上一篇:在全市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会议上讲话
    • 下一篇:2022年度在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工作会上讲话(2022年)
    • 推荐排行
    • 工作部署会议讲话6篇
    •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会议
    • 对新入职大学生的讲话14篇
    • 2022年度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统战工
    • “八段法”教你写好讲话稿(全文)
    • 2022年度区委人大工作会议上讲话
    • 在全市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会议上讲
    • 2022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
    • 市委书记X在市委工作会议上讲话
    • 2022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