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2023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发布时间:2022-11-23 08:40:09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是什么? 

      (4)(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
      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
      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
      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
      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导语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昧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 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

      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 “……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认读“欧洲、骤降、特殊”等词语。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见过或坐过列车吗?那你们说说什么是“专列”?板书“专列”。

      2、出示课件“列车图”,生读句子“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问:他们送的是谁?板书“燕子”。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3、板书“爱”。今天所学的课文燕子专列就是围绕人与人间浓浓的爱展开的,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相考一考。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个别读,开火车再读。

      ⑵出示词语,男女赛读。

      ⑶知道哪个词语意思就说哪个,看谁说得准确。

      三、学习课文

      过渡: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我们一起在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1、生找出句子后: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⑴自由读,从中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

      ①天气恶劣(骤降、风雪不止、昆虫冻死)

      ②燕子处境危险。(疲劳、饥寒交迫、

      找不到食物,濒临死亡)

      ⑵指导朗读。

      ⑶课件录音,师配乐谈话:风雨交加,成千上万只可爱的燕子又冷又饿又累,他们在风雪中拼命的飞呀飞呀,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过渡:瑞士政府也想到这,他们和你们一样关心小燕子的安危,这与政府的其他大事相比微不足道,能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除了政府以外,为帮助燕子做出努力的还有很多人和事。读读下面课文,按照提示分组讨论。

      2、出示讨论题:

      ⑴除了政府,人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的,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贝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检查交流情况:

      ⑴回答讨论1,出示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顶着冻的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②对比句子,体会理解“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③指导朗读。

      ⑵汇报讨论2,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⑶出示“我相对贝蒂说……”

      把想对比蒂说的话写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小结

      课件出示将开动的列车图。

      师:他们用爱为动物搭建了健康的桥梁,他们用爱铸造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出示课件“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五、板书

      燕子专列

      政府

      爱

      人们(贝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菜地,重点描写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4、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读题,质疑:

      师板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开辟菜园?

      父亲的菜园是怎样的?

      二、初读质疑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2、指名汇报:

      多媒体随机出示重点句:

      我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3、学习这两句话:

      齐读第一段。

      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

      (菜园对我们家的重要性,也写出了父亲要开辟菜园的原因。)

      指名读第二句话:

      句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碧绿的翡翠。

      多媒体出示图:

      (荒凉的山坡上有一块父亲的菜园)

      理解荒凉的意思?(没有任何动植物,很冷清)

      三、品读感悟

      这么荒凉的山坡,是怎样被我父亲伺候出一块肥沃的菜园的呢?

      自由读2~9自然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及父亲的神态,并用△点出代表父亲动作的词。

      1、指名汇报表示父亲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⑴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板书,理解坚毅(坚定有毅力)

      感情朗读,体会父亲当时心情。

      ⑵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从信心十足你又体会到什么?

      指名感情朗读。

      ⑶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难为、拼了命说明了什么?(强调了这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

      从父亲所说的这句话,有体会到了什么?(父亲不仅了解这土地,而且也热爱这块土地。)

      指名感情朗读。

      2、指名汇报表示父亲动作的词语,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父亲扛着锄头、挑起菀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里。

      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看新开辟的园子,父亲笑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执著、聪明、坚毅、勤劳)

      父亲笑了中的笑会是怎样的笑?(会心的、开心的、高兴的、心满意足的)

      分别做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

      四、总结升华

      经过父亲不懈的努力,荒凉的山坡也慢慢变成了肥沃的菜地。与此同时,也映射出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作为他的孩子,我会说些什么呢?而父亲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坚毅、不气馁

      荒凉的山坡 碧绿的翡翠

      信心十足

    •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七年级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上一篇:2023年度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教案(完整)
    • 下一篇:2023年朱自清春教案第二课时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