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2023年白居易琵琶行教案(全文完整)
    • 发布时间:2022-11-24 14:20:06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白居易琵琶行教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白居易琵琶行教案(全文完整)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1

      一、《琵琶行》相关知识

      1、参见洪迈《容斋随笔》“琵琶亭诗”“白公夜闻歌者”“琵琶行海棠诗”“白公咏史”等条目。

      2、“瑟瑟”别解:

      明杨慎《升庵外集》:“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今详者多以为萧瑟,非也。瑟瑟,本是宝(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枫叶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咸怪今说之异。余曰:曷不以乐天他诗证之:其出府归吾庐诗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云,‘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蔷薇云,‘猩猩凝血点,瑟瑟蹙全匡’;闲游即事云,‘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太湖石云,‘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亦状太湖石也;早春怀微之云,‘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暮江曲云,‘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诸诗以‘瑟瑟’对‘斑斑’,对‘苍苍’,对‘猩猩’,岂是萧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杨升庵云: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宝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为赏音!而陈晦伯以‘瑟瑟谷中风’正之。夫诗人吟讽,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刘自言声,又岂相妨?而必泥以萧瑟之‘瑟’字耶!杨又引白‘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正之,尤为妙绝。”

      ──以上摘自顾学颉、周汝昌选注《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黄子云《野鸿诗的》)

      ──以上摘自吴熊和主编《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这一篇《琵琶行》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须步步映衬,处处点缀,在组织处,在悠扬处,笔意总须层出不穷,并须处处顾到主意,要细腻熨帖,要联贯回护,才能尽长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2月第2版

      二、扩展阅读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④。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⑤。颖乎尔诚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肠!

      注:

      ① 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② 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 跻攀:登攀。

      ④ 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⑤ 滂滂:流淌的样子。

      ⑥ 诚能:确实擅长(弹琴)。

      ⑦ 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2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 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 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4、 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行: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多用于铺叙记事,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换。

      【简析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内容感知】

      1、 通过诵读和对小序的学习,简要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诗人被贬官后谪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诗人自己和琵琶女。

      3、 学生再读诗歌,并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各个诗节的内容。(教师逐字逐句解释翻译每一段,讲析一段,叫学生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浔阳江边闻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江中听诉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怜感慨多(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卧病浔阳城)、重闻琵琶青衫湿。

      4、 请同学们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两者有没有共同点。

      诗人:当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为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每日诗酒流连,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但因为犯颜直谏被一再贬官,而今谪居浔阳城,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过着凄凉的生活。

      共同点: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有深深的忧虑。因此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5、 作者在听琵琶女弹奏时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孤寂落寞、凄清感伤的。诗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处即是这种心情的印证。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结构艺术】

      文中有几次写到了琵琶演奏?每一次的演奏从详略布置上来说,有什么不同?

      明确:共三次,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一闻琵琶邀相见(第一段),,琵琶女未出场,是诗人和朋友偶然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声,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壮的。因为①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②它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心,加重了离愁,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属于暗写。再闻琵琶诉沦落,是明写、详写。三闻琵琶青衫湿,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么》(详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照应)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音乐赏析】(第二段边疏通字词边讲解此部分内容)

      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音乐的旋律有哪些变化,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细柔温婉)、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急促 愉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清冷阻塞)、冰泉冷涩弦凝绝(低沉凝滞) 轻快 停顿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 爆发 高昂

      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凄厉) 戛然而止

      好处:以声喻声,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声音来作比喻,把抽象无形的琵琶声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不仅写出了音乐徐疾抑扬、多姿多彩的变化,还让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2、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侧面烘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写听众的反应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 曲中带情

      教师点拨: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提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来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

      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相似的遭遇也使诗人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4、小结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叠词和“间关”“幽咽”等连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还从侧面通过对听者的反应的描写,表现出琵琶曲的艺术魅力。当然,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写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3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辅助:

      幻灯片

      开课时间:

      20_年3月

      开课班级:

      高三(6)班

      教学过程:

      1. 导入

      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

      (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 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 分析:中学语文在线

      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

      三次:岸上闻曲 船上听曲 船上再听曲

      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

      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

      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

      作者为什么要叹息?

      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

      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

      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 卧病 地僻 心苦

      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

      齐读第五节,思考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⑤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句的情感内涵?(讨论进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强调本诗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听了不禁潸然泪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们读了唏嘘不已。人生的沉浮谁能主宰?只可叹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请同学们再读2、3两节,找出最能打动你情感的语句,并说出你的体会。

      教师预计学生可能交流的语句:

      l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曾经年轻貌美,才艺出众,却不知年长色衰后竟有那样凄凉的人生!

      l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l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回想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风光无限,有豪华奢侈的纵酒放歌,有醉生梦死挥霍光阴,和今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年长色衰,无奈委身于重利轻离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独守空船

      看江水冰凉,明月无情,这时刻是何滋味?以景衬情。

      l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忽梦”实非偶然。内心时刻被巨大的沦落感侵蚀着,那一道道纵横的泪痕实在是无人倾诉而无奈时的一种情感释放呀!白日的痛苦谁都不愿带到梦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梦也痛苦,然则何时而乐也?

      l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贬谪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有兼济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连阴雨,雪上加霜。

      耳不闻雅乐,眼不见令人赏心悦目之景,见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这样的感伤之景,听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从中来的杜鹃声和猿哀鸣,怎能不时时被贬谪之意包围?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良辰美景无人同赏,一人独饮用孤独寂寞酿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与“丝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显然有寓意,流露对贬官的怨言。

      l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兴奋、激动中看出对丝竹之声的饥渴,这实在是贬谪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啊!

      ⑦ 评价学生的发言,以一副教师自创对联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上联:琵琶女奏琵琶曲,弹者有心,听者有意

      下联:白居易叹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凉

      横批:同是天涯沦落人

      4. 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结束此课。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4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5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研读课文。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学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其它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貌岸然明回想往事学生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

      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ppt
    • 上一篇:小班艺术领域爱教案(精选文档)
    • 下一篇:女娲补天优秀教案(范文推荐)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