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优秀范文】
    • 发布时间:2022-11-24 21:50:02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优秀范文】

      短暂的教育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作为一名初三化学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化学教案设计吗?它能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你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211138初三化学教案设计1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学生活动:

      列出很多反应

      除大家列出的反应外,还有许多反应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如煅烧石灰石在实验室中很难实现。碳燃烧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等等。

      提问:以上反应中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和实验排除反应1、2、3、4、6、7、8。明确反应5为实验室制取CO2­­ 的反应。

      [板书]:

      实验药品:

      1. 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提供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是动态的。)

      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根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足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始随时停止的实验装置。

      【结束】

      提问: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

      家庭小实验:

      取一只小烧杯(或耐热玻璃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再加入一些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沿烧杯壁往烧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所有现象。

      答案:碱面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会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211139初三化学教案设计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211141初三化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100 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211142初三化学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211140初三化学教案设计5

      元素元素符号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元素。2.元素符号。3.单质和化合物。4.氧化物。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也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

      (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

      (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决方法

      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材图示2—8的放大图或幻灯片,写有常见的24种元素序号、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写有元素符号和名称相对应的卡片,写有习题的幻灯片。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以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为例指出在这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归纳出元素的定义。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及教师讲解,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目的:。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4.教师展示写有常见24种元素的元素序号、元素符号、汉字名称相对应的小黑板。以其中两种元素为例,讲解读法、写法及用法。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阅读教材第38页小注,分别读出元素名称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5.将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制成卡片,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记忆,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目的:通过游戏,变枯燥记忆为有趣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生讨论并填写“原子和元素的比较表”。

      8.学生把已学过的纯净物做实例进行分类,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归纳出物质的分类。

      [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 相关热词搜索: 初三化学 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 上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笔法乘算教案【精选推荐】
    • 下一篇:2023大班感恩节教案【优秀范文】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