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2023年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合集(全文完整)
    • 发布时间:2022-11-27 17:10:04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合集(全文完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1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情景,并懂得其包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诵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

      2、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3、教者认为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同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实践中感悟真谛,朗读中品味情感。并着眼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渲染,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昨天,我们认识了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

      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

      出示:(无题目)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1、出示:一读要读通(即把诗文读准确);二读要读懂(即弄懂诗的意思,明白诗中所讲的道理);三读要读好(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文的意境)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

      (2)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层次、多角度、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范读、指读、评读、齐读】

      (3)你有什么收获?

      (4)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来的。】

      (二)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活动要求:

      1、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质疑——解疑。

      4、图文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三、质疑题目,引出哲理

      1、引导学生质疑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给诗加题目。

      让学生比较,质疑,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

      2、讨论、交流

      出示:池水清澈使人睿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运用知识迁移、比较,悟出哲理。】

      4、指答,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原来朱熹写方塘的景色,就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道理啊!这样的诗就叫“说理诗”。朱熹先生这首优美的诗,用池塘的水来比喻读书,通过比喻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它为借景喻理。

      2、出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如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觉得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是感受)

      3、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

      苏轼《题西林壁》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叶绍翁《游园不值》

      陆游《游山西村》

      4、总结:

      这首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成为千古名句。(背一背这两句)这两句现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名句活用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

      例1:这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的一段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我注意平时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物,把观察所得记下来,所以我的文章内容才丰富多彩、真实具体。

      在这段文章里“源头活水”是什么?“清如许”指什么?

      【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意,还举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的活用例子,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体现了学用结合。】

      2、朱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

      “读万卷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因为——(生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行万里路”就是要不断实践,因为——(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学朱熹的《春日》。

      【拓展课程时空,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一堂所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3、初步感受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整理字词,丰富词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妮、菩、咆、哮、枞、抑、曙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关于“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3、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的结构。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四、达标检测,巩固课堂

      1、范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守林人是做什么的、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五、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到了什么?生汇报

      2、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故事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深入领会葛利格信守诺言的高尚品格。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文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为下面的学生作好铺垫。谈自己的认识,是使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理解。]

      二、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如何引导作者招待桃园的?

      2、你如何理解“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篮子里。祝您愉快!”假如当时是你看到这句话时,你会怎样想?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随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真正理解告示的作用,表面的意思是把人们一向桃林,实际上把人们引向信任与被信任的一种道德境界。]

      4、桃林中出现了一张纸、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付款时,你怎样理解“我”和丈夫的对话?

      3、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心人与被信任。

      [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用第一人称,加强了文章的说服了。同时,在写往桃园赶的路上,一波三折,为下面的记叙作了铺垫]

      四、作业

      缩写《信任》

      教学反思:

      昨天在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非常好,好在文章内容非常好,好在同学们学是非常容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积累语言。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利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全方位的进行预习。

      第二节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的概括,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关的自然段,这样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顺序就解决了,非常顺利。然后我问学生文中对什么的叙述最多,(告示),让学生找出关于告示的内容,并且把告示和文章内容进行联系,这样学生知道告示把作者和先生引到了桃林;再让学生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告示把作者引到了什么地方?引到了互相信任的的境界,看来这样同学们已经对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了。然后我又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不到五分钟,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并且发言非常到位,其中也穿插到了文中没写桃林主人,却写了狗和猫,为什么?这样文中的目标全部都解决了,课后问题也解决了,最后还有五分钟,我让同学们进行了感情朗读,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看来这篇课文的学习基本成功了。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5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一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二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三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 相关热词搜索: 合集 五年级 教案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合集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5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怎么写5篇作文
    • 上一篇:关于节约用水主题班会教案合集(全文)
    • 下一篇:2023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精选文档)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