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 发布时间:2022-12-06 15:15:04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国旗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国旗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国旗的知识呢?你对国旗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2.你们仔细观察,结合我们上节课学的比的相关知识,估计一下每种规格国旗长和宽或者宽和长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规律?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教师小结:240:160与144:96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式子写成 240:160=144:96 或 240/160=144/96

      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括号中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说出一个比例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比例的?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 4:2和28:40 5:2和10:4 20:5和1:4

      活动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利用学生列举的比例和判断题中的比例,大胆猜想一下,每个比例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会存在什么关系?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2:1/5和5/8:1/4

      (3)1.4:2 和 7:10

      (4) 0.5:0 .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 )

      (3)如果4a=5b,那么a:b=4:5( )

      3.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感性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 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立方米 3a立方米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6立方米 3立方米 2立方米

      3.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

      五、课后小结,归纳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习?

      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本节课后第3、4、5题。

      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下节课交流汇报。

    •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教案 苏教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课文
    • 上一篇:2023年度三年级数学比下册算乘法教案4篇(全文完整)
    • 下一篇:精品教案杠杆小学科学合集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