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 2022乡村振兴道路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22-10-09 13:40:04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乡村振兴道路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2乡村振兴道路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道路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

       

      通过xx区居民迁建,xx县xx镇走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道路,迅即形成三大优势,一是建成x万余人居住的小城镇,为群众过上富足文明祥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是聚集xxx多家大中小企业,实现财政与群众就业双成果;
      三是完成“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农业变工业”转型,走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如果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那么,“三化”协调发展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xx县xx镇通过x区迁建开辟了一条通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走上这条道路的xx镇,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xx镇位于xx县城东xx公里。该镇从20xx年开始进行xx区居民迁建,20xx年实现整镇搬迁至此,xx镇走上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快车道。xx镇x区迁建工作曾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肯定,也多次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表扬。

      x区迁建初期,xx镇党委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项战略任务进行了同时谋划,搬迁之后,随即转入乡村振兴。经过两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市委党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后认为,xx镇乡村振兴走的是“三化”协调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具有创新性,其经验可为我市各乡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一、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xx镇完成易地搬迁后,开始了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两年来成效明显、前景光明。

      (一)城镇建设方面

      人口数量众多。目前,xx镇已聚集x万余人,其中,迁建人口x。x万人,吸引外来经商务工人员xxxx多人,周边村庄并入人口xxxx多人。

      城镇功能齐全。他们按照城市功能进行城区建设,建设有xxx多栋高中低层住宅、xxx多个大中小商店,建有x所大型公立医院、x所私立医院、xx余个门诊,建有x所中学、x所小学、x所幼儿园,建设了x个开放式公园和x个足球场,已建成x所农民书屋,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齐全。

      综合拉动能力强。xx镇的产业园区和各类大中小商铺吸纳了大量创业者和就业者,带动xxxx余人就业,其中,xxxx多人在企业上班,xxxx多人在商铺上班,还设有xxxx多个公益性岗位,实现了群众充分就业。

      (二)工业建设方面

      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xx镇规划建设了一个总面积达xxxx亩的工业园区,即铜瓦厢产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xx家,形成了装备制造、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xxxx年实现财政收入xxxx万元,同搬迁前相比,财政收入增长x倍。今年上半年,该镇财政收入达xxxx万元,预计年底能达到xxxx万元。

      (三)现代农业发展方面

      xx镇易地搬迁后,在原有x万余亩耕地基础上,通过旧村复垦,新增耕地xxxx余亩,全镇总耕地面积达到xx万亩。目前,该镇xx%的土地实现流转,形成果树种植、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等多种特色农业。全镇成立xxx多个合作社,分别经营种植、养殖、农机等。旧村腾退土地的年收入达xxx万元。

      (四)xx生态保护方面

      xx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x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工作,发展优质林果、苗木花卉和“林下经济”,发展绿色、无污染、节水型现代农业。二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三是抓好污水治理工作,污水处理厂可完全处理新区群众生活污水及产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四是成立“守护xx老兵志愿者服务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形成“大生态、大环保”的治理格局。

      二、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今后五年的打算

      xx镇党委认为,搬迁工作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们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决心沿着“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发展。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

      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现代小城镇x万人是起点,x万人是达标,x万人以上可建成发达的小城市。人口从哪里来?通过“三化”协调发展,把外出务工劳动力吸引回来,把周边村民吸收进来,把高学历人才引进过来,力争五年后镇区人口达到x万人以上。

      人口素质明显提升。目前,xx镇x万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居民占多数。今后五年,他们决定大力调整人口素质结构,大量引进高素质人才,使受高等教育比例提高xx个百分点,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比重提高xx%,青年人都能够享受到继续教育或者职业技能教育。他们决定争取xx县第一中学和xx县职业高中在xx镇设立分校。

      (二)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

      工业园区:建成工业区占地面积从xxxx亩增至xxxx亩;
      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建成高标准、配套齐全、高效运转的工业园区,吸引外地企业入驻。

      招商引企:目前已有xx余家企业入驻,规模不够大,数量不够多,尤其缺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今后五年,要努力引进x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推动企业集群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产值由去年的x。x亿元增加至x亿元,工业产值由去年的x。x亿元增至xx亿元,服务业产值从去年的x。x亿元增加至x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现在基础上翻两番,达到x亿元以上。

      (三)城镇功能更加齐全

      向更加宜居方面努力,力争建成最美小城镇。他们按照“没有高楼就缺大气,没有大中小树木就缺生气,没有优质学校、大型超市就缺人气,没有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就缺灵气”的最美城镇理念,采取“培优补短”方针,不断完善细节,提高城市品位,建设最美城镇。通过人口集聚、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实现城市功能的自我更新完善,形成“虹吸”效应,即把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社会资本吸引过来。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商业、服务业,如超市、商场、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园林绿化,如公园、学校、广场、图书馆、文化展览馆等,努力把xx镇建成xx县东部发展高地。

      (四)建成最美xx生态带

      借助“x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依托xx镇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风貌,将“xx最后一道大拐弯”“xx历史”打造成xx镇的名片,重点发展生态产业。五年内,重点建设“xx大堤生态带”和“控导工程连接线(穿滩公路)生态产业带”,把增收和生态统一起来,按照因地制宜、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三园”建设,即“果园菜园花园化、花园家园乐园化、水岸廊道景观化”,打造成“看得见青山绿水、闻得到

      鸟语花香、吃得到放心蔬菜、赚得到绿色经济”的乡村花园。

      (五)建成xx市明星镇

      随着功能完善、人口增加、规模扩大,xx镇将建成xx县东部发达小城镇,形成新的区域中心。他们将继续发扬“迁建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把xx镇建成全市的明星乡镇。随着招商引资的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xx镇今后五年力争进入xx省百强乡镇,力争走在全市乡村振兴的最前列。

      三、城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xx镇党委早在x区迁建时,就确立了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他们边迁建,边探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xx镇探索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经验,对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有许多启示。

      (一)乡村振兴必须做好规划

      xx镇党委在20xx年x区迁建之初,就对新区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xx新区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与区域中心目标。一是产业园区规划。不断完善功能,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园区,为实现富民强镇奠定基础。二是招商引资规划。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实现招商引企、“项目为王”目标。三是平安建设规划。以网格化管理和创建平安文明卫生示范小区等为抓手,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把“村民变市民”落到实处。四是区域中心规划。把小城镇建成xx县东部区域中心与发展高地。xx镇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规划必须符合中央精神和国家发展大势,探索自己的实现路径。

      (二)乡村振兴必须抢抓战略机遇

      xx镇在推进新区发展中,努力抢抓机遇,形成新优势。一是抓住国家关于x区迁建的战略机遇,形成发展优势。他们在落实“三山一滩”搬迁扶贫工程中,迅速地完成了“三变”,即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走上了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二是抓住新区建设机遇,形成产业优势。xx镇坚持产业、新区、土地、公共服务、生态建设“五规合一”,在全面提升镇区功能的同时,通过工程建设、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土地流转等方式,既为群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又增加了财政收入。三是抓住x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形成生态文明优势。xx镇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镇基础上,全力打造“森林小镇”“海棠特色小镇”,并在旧村复耕的土地上,发展林果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打造xx生态文化公园,形成了xx镇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优势。xx镇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立足地方特色,同抢抓战略机遇结合起来,确立抓机遇就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理念,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为先

      整体搬迁后,xx镇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力量打好产业攻坚战。一是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推行“两转一包”,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问题,科学对接大市场,实现产业兴、百姓富,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企业回归工程,吸引数十家企业陆续入驻产业园区,让群众增收和企业增效实现双赢。三是在新区核心地段建设商业街区,发展第三产业。突出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借鉴“宽窄巷”运营模式,严格管控业态,形成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吸引周边镇、村群众前来购物、消费。xx镇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推进产业振兴,又必须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拉长产业链程,放大产业效能。

      (四)乡村振兴必须走以镇带村道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乡镇为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许多村在乡村振兴中缺资金、缺人才、缺能力、缺经验等,因此,推进乡村振兴仅靠村级组织力量远远不够。从xx镇的情况看,由于党委坚强有力,在乡村振兴中,许多村干不成的事、解决不了的难题,在乡镇党委大力支持下,顺利得以解决。xx镇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必须强镇带村,加强乡镇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同时,帮助各村不断地解难题、补短板,让各村跟上时代步伐,不让一个村掉队。

      (五)乡村振兴必须强化党的领导

      xx镇在抓党建促战斗力上,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抓好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尤其是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二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三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素质培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力量。三是大力鼓励和表彰群众中的优秀分子,运用好群众力量和智慧,例如:从老党员中招聘宣讲员,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目前,xx镇已经形成了党委一呼百应、说干就干,工作顺利推进的良好局面,也形成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态势。xx镇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干部和党员这三支队伍,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 相关热词搜索: 协调发展 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道路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调研报告
    • 上一篇:乡镇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工作情况汇报【精选推荐】
    • 下一篇:在全县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议上讲话
    • 推荐排行
    • 对乡镇党委书记的评价13篇
    • 党建引领振兴专题会议记录8篇
    • 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篇
    • 乡镇机关干部管理办法10篇
    • 2022年度乡镇人大工作报告
    •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3篇
    • 乡镇宗教工作典型发言8篇
    •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5篇
    • 乡镇党建工作典型材料题目7篇
    •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自查报告(镇乡)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