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端午·我们做主
(线上活动)
xx月xx日~xx月xx日
居民自由在家发挥
活动内容
通过以下四种形式,选择其中一种创作,记录你们的端午节生活。
形式如下:
摄影(要求:至少6张照片,配上文字,能连贯成一个小故事)
短视频(要求:30秒~60秒以内)
漫画(要求:至少4格漫画,能连贯成一个小故事)
手抄报、手账(要求:图文并茂)
创作内容参考如下:
分享你家包粽子、吃粽子的快乐过程;
分享你有关端午主题的小手工;
录制你的端午祝福小视频;
录制端午主题的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
……
只有你的脑洞够大,符合端午主题的创作都可以分享出来。
(作品必须原创,发现盗用他人作品将取消资格)
奖励
社工姐姐将组织党员志愿者团队进行打分评选出:
优秀奖5名
奖励xx超市购物卡100元
二等奖10名
奖励xx超市购物卡50元
参与鼓励奖若干名
奖励xx面包店礼品劵20元
评选标准将根据作品的创新性(20%)、趣味性(30%)、符合主题(50%)进行评分。
我的线上教学是学习通和微信群相结合。每周的教学内容分解录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提前上传到学习通上。
开始上课时,首先通过学习通进行签到,没有及时签到的同学需要在群里解释原因,以便大家互相监督。接下来,我先提出若干问题,让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在学习通上观看小视频。
10分钟后,通过学习通的选人功能任意挑同学回答问题(语音和文字均可),之后全班同学可以自愿作答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参与讨论,我再逐一点评、讲解,直到此知识点同学理解掌握,然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点。
线上教学没有了教室内面对面的拘束,同学更加踊跃地发言,互动环节更多,参与积极性更大。课下,教师所上传的文字资料、语音资料、视频资料、PPT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总之,线上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课堂氛围更活跃热烈!
新冠疫情爆发,让小时候幻想在家学习的愿望变成现实。面对2月初疫情蔓延的严重性,再加上老师们的暖心提醒,使我早早就意识到线上学习是大势所趋。既然这样,我决定去接受并适应线上学习。
线上学习虽然缺少纸质书籍,但却有海量的电子书。不妨试试电子书阅读,一本书在开始阅读的时候,就会告诉你有多少页。每当阅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截取图片,记录我的读书心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仅个人可见,或者提笔在纸上写下阅读感悟。
线上学习虽然缺少亲临课堂的上课氛围,但各种学习app增加了学习的丰富程度。疫情期间学习app资源增多了,而且很多是免费。每当我遇到混乱或不懂的知识点时,我会从app上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完善自己的笔记,做到真正的弄明白这些知识点。
线上学习虽然少了很多社交、社团活动,但却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大学课程中增设了钢琴和舞蹈课,我记得接触钢琴以来,实践课比较多理论课比较少,很多琴键的弹奏,我都有点摸不着头脑。现在,钢琴要上理论课了,我可以补一些钢琴的理论知识,更加明白钢琴的弹奏了。我也很喜欢我的钢琴老师,钢琴网课上得也很开心。舞蹈课也可以在家上的,因为没有社团等其他事情,反而有了更多时间练习。记得上周的周一,我按时起床上舞蹈课,舞蹈课下课后,我赶紧晾完家里的衣服等着上钢琴课,然后,钢琴课上完,煮饭炒菜。这么一回想,在家上课既可以完成学业还可以兼顾家务,效率更高了呀!
凡事有利有弊。之前感觉在学校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和写读书笔记,现在我已经看了好几本书,颇有收获。既然目前的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我们在家上课,在家学习,那就愉悦接纳这种学习方式。仔细想来上大学以后,你有多久没在家里学习了?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了?此时,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在家学习就是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线上学习等同于正式上课,我们要接受并适应,且热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文件精神和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接到教务处关于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以来,护理系立即组织各教研室积极准备,精心组织,严格按要求进行了线上教学工作布置,及时检查反馈。
护理系本学期共承担XX门课,共有授课教师XX名,其中专任教师XX名,外聘教师XX人。经过充分准备,所有课程均正式开展线上教学,运行情况良好。同课头统一建课,课程负责人建课并负责课程,课程组教师合作分工完成资源的准备,各代课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互动和督促学生。经过五周的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已熟悉相关模式,在跟踪督促过程中发现我系老师备课认真,绝大多数均以录制视频、速课的形式发布授课,资源发布充足、同步在线指导,工作量远比线下教学多的多,但老师们仍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对老师的在线授课情况一致好评。
内科教研室主任XXX精心统筹内科教研室课程,亲自监督每个环节,所有课程均于第一周上线;XX老师提供了许多线上授课小经验和建课的小技巧;基础护理教研室参照多门教学示范包,每一次课均安排有学习目标及情景导入,结合线上资源、传图识字等手段,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加以标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没有课本的问题,结合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