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思想汇报
  • 事迹材料
  • 疫情防控
  • 工作要点
  • 策划方案
  • 范文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发布时间:2022-11-26 14:05:09 | 来源:网友投稿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课件演示句子)

        A.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A.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B.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长相思》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

        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四、悟词意

        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⑴ 作者的“身”在那里?

        ⑵ 作者的“心”在那里?

        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

        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写片段:

        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

        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从读准字音到理解词意的读,从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系故园的读,从领悟故园梦美到征程心碎的读,一个“读”字里,把作者纳兰性德思乡的情切、思乡的无奈、思想的痛楚表现得一览无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胎生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

        1,你知道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检查预习情况)对鲸的了解.

        2,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鲸》

        3,齐读课题齐读

        学习课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归纳总结:

        本课的问题1,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1,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2,组织自学: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具体分析.

        3,师生交流并板书.交流:

        1,鲸的知识:样子大,是哺乳动物,种类,食物,呼吸,睡觉,胎生.

        2,采用方法: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法作用:准确,直观,形象.

        3,交流方法:画画,朗读,表演

        练习

        快速读课文从课本中或课外搜集到快速读课文

        的有关鲸的资料以"鲸的自述"的练习

        形式给大家讲一讲.交流

        作业

        选择;

        把你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制成小报.

        根据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你也写

        一篇你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

        样子大列数字,做比较

        哺乳动物

        种类分类别

        食物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生活习性呼吸打比方

        睡觉(准确,直观,形象)

    •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教案 小学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上一篇:五下语文六单元教案(全文完整)
    •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
    • 推荐排行
    •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班会教案1
    • 大班安吉游戏活动教案7篇
    • 军神教案一等奖_雨月网9篇
    •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
    • 小班舞蹈小鸭子嘎嘎嘎教案3篇范本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全文)
    • 大班科学我是小中医教案与反思3篇(
    • 廉洁从教案例5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真棒》
    • 2023年新冠病毒大揭秘科学大班教案3篇
    • 随即浏览
    • 某市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 讲稿:“E网”莫情深 无“网”而...
    • 2024年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
    • 2024法院读书比赛演讲稿:权利是...
    • 2024个人对照检视材料(党员)(...
    • 2024年街道妇联绿色家庭创建工作...
    • 2024年校长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 2024年新入职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整...
    • 市局党建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 2024年党建责任制实施方案(完整...
    • 党委学习讨论会暨全镇一季度工作...
    • 2024年街道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报...
    • 2024年局机关综合股工作总结暨工...
    • 2024年国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
    • 县委书记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调研...
    • 在全县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精...
    • 2024年政法委书记在全市打击治理...
    • 版权所有:利星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利星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 Powered by 利星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43618号-1